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组织 > 部门岗位 > 质检品管部门和岗位 > 诊断学_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_人民卫生出版社PPT

诊断学_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_人民卫生出版社PPT

敬业装饰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7588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42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3/16(发布于浙江)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作者 : 徐元宏 单位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五章 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 第一节 肾小球功能检测 第二节 肾小管功能检测 第三节 血尿酸检测 第四节 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检测 重点难点 血清肌酐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血尿素氮测定、血清胱抑素C测定及意义;尿β2-微球蛋白测定、昼夜尿比密试验及意义;血尿酸测定及意义。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α1-微球蛋白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氯化铵负荷(酸负荷)试验、碳酸氢根离子重吸收排泄试验(碱负荷试验)、肾功能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肾小球功能检测 第一节 (一)原理 (二)参考范围 全血Cr为88.4~176.8μmol/L;血清或血浆Cr,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 诊断学(第9版) 一、血清肌酐测定 血液中的肌酐(creatinine,Cr)是由外源性和内生性两类组成的,血中Cr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不重吸收且排泌量也较少,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的情况下,血液中的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能力,当肾实质损害,GFR降低到临界点后(GFR下降至正常人的1/3时),血Cr浓度就会明显上升,故测定血Cr浓度可作为GFR受损的指标。灵敏度较血尿素氮(BUN)好,但并非早期诊断指标。 诊断学(第9版) (三)临床意义 1.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 血Cr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急性肾衰竭,血Cr明显的进行性升高为器质性损害的指标,可伴少尿或非少尿;慢性肾衰竭,血Cr升高程度与病变严重性一致:肾衰竭代偿期,血Cr<178μmol/L;肾衰竭失代偿期,血Cr>178μmol/L;肾衰竭期,血Cr明显升高(可大于445μmol/L)。 2.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 (1)肌酐:器质性肾衰竭,血Cr常超过200μmol/L;肾前性少尿,如心力衰竭、脱水、肝肾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所致的有效血容量下降,使肾血流量减少,血Cr浓度上升多不超过200μmol/L。 (2)BUN/Cr(单位为mg/dl)比值:器质性肾衰竭,BUN与Cr同时增高,因此BUN/Cr≤10∶1;肾前性少尿,肾外因素所致的氮质血症,BUN可较快上升,但血Cr不相应上升,此时BUN/Cr常>10∶1。 一、血清肌酐测定 (一)原理 (二)参考范围 成人80~120ml/min,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有自然下降趋势。西咪替丁、甲苄嘧啶、长期限制剧烈运动均使Ccr下降。 诊断学(第9版) 二、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人体血液中肌酐的生成可有内、外源性两种,如在严格控制饮食条件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血Cr的生成量和尿的排出量较恒定,其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而且肌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3,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泌量很少,故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 诊断学(第9版) (三)临床意义 1.判断肾小球损害程度 当GFR降低到正常值的50%,Ccr测定值可低至50 ml/min,但血肌酐、尿素氮测定仍可在正常范围,因肾有强大的储备能力,故Ccr是较早反映GFR的灵敏指标。 2.评估肾功能 临床常用Ccr代替GFR,根据Ccr一般可将肾功能分为4期。 第1期(肾衰竭代偿期)Ccr为80~51ml/min; 第2期(肾衰竭失代偿期)Ccr为50~20ml/min; 第3期(肾衰竭期)Ccr为19~10ml/min; 第4期(尿毒症期或终末期肾衰竭)Ccr<10ml/min。 另一种分类是:轻度损害Ccr在70~51ml/min;中度损害Ccr在50~31ml/min;Ccr<30ml/min为重度损害。 二、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诊断学(第9版) (三)临床意义 3.指导治疗 慢性肾衰竭Ccr<30~40ml/min,应开始限制蛋白质摄入;Ccr<30ml/min,用氢氯噻嗪等利尿治疗常无效,不宜应用;小于10ml/min应结合临床进行肾替代治疗,肾脏对利尿剂(如呋塞米、利尿酸钠)的反应已极差。此外,肾衰竭时凡由肾代谢或经肾排出的药物也可根据Ccr降低的程度来调节用药剂量和决定用药的时间间隔。 二、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一)原理 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是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分解成α-酮基和NH3,NH3在肝脏内和CO2生成尿素,因此尿素的生成量取决于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组织蛋白质分解代谢及肝功能状况。尿素主要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正常情况下30%~40%被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有少量排泌。当肾实质受损害时,GFR降低,致使血尿素浓度增加,因此目前临床上多测定尿素氮,粗略观察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二)参考范围 成人3.2~7.1mmol/L;婴儿、儿童1.8~6.5mmol/L。 诊断学(第9版) 三、血尿素氮测定 诊断学(第9版) (三)临床意义 血中尿素氮增高见于: 1.器质性肾功能损害 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肿瘤、多囊肾等所致的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肾功能轻度受损时,BUN可无变化,但GFR下降至50%以下,BUN才能升高。因此血BUN测定不能作为早期肾功能指标。但对慢性肾衰竭,尤其是尿毒症BUN增高的程度一般与病情严重性一致:肾衰竭代偿期GFR下降至50ml/min,血BUN<9mmol/L;肾衰竭失代偿期,血BUN>9mmol/L;肾衰竭期,血BUN>20mmol/L。 2.肾前性少尿 严重脱水、大量腹水、心脏循环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导致的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灌注不足致少尿。此时BUN升高,但肌酐升高不明显,BUN/Cr(mg/dl)>10∶1,称为肾前性氮质血症。经扩容尿量多能增加,BUN可自行下降。 三、血尿素氮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