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第十章
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 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断
第二节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用药
第三节 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设备及器材
第四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第五节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第六节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第七节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断
第一节
作者:焦力群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是一项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成像的X线血管造影技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应用于临床。在检查过程中,应用计算机对两帧不同时相的数字化图像进行减影处理,消除两帧图像中骨骼、软组织等相同成分,得到只有造影剂充盈的血管图像。由于DSA能全面、精确、动态地显示脑血管的结构和相关病变,被认为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神经病学(第8版)
【适应证】
1.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疗效随访,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静脉窦狭窄或阻塞等
2. 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如脑膜瘤、血管母细胞瘤、颈静脉球瘤等
3. 颈、面、眼部和颅骨、头皮及脊髓的血管性病变
神经病学(第8版)
【禁忌证】
1. 对造影剂和麻醉剂严重过敏者
2. 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3. 未能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患者
4. 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者
5. 全身感染未控制或穿刺部位局部感染者
6. 患者一般情况极差、生命体征不稳定、休克或濒死状态
神经病学(第8版)
操作方法:一般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进行血管造影,大多选择经股动脉进行穿刺,置入动脉鞘,然后以不同的造影导管,根据患者的检查目的分别在不同的血管进行造影成像。对于部分患者,也可以选择桡动脉或直接经颈动脉进行穿刺造影
Seldinger动脉置鞘技术
A.动脉穿刺
B.置入导丝
C.扩大皮肤切口
D.引入动脉鞘组
E.旋转置入动脉鞘组
F.撤出导丝及扩张器
神经病学(第8版)
注意事项
(1)造影术前及术后应严格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查体,及时发现造影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2)全脑血管造影时,为预防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常应用肝素,具体的剂量根据不同的疾病进行选择
(3)全脑血管造影应包括主动脉弓造影,双侧颈动脉颅外段造影,双侧颈动脉颅内段造影,双侧锁骨下动脉造影,及双侧椎动脉颅内段造影
(4)造影前后应密切注意患者的肝肾功能,观察患者的尿量,以防造影剂性肾脏损害的发生
(5)全脑血管造影后,局部穿刺点予以压迫止血,该侧下肢制动,必要时可使用穿刺点的封堵或缝合止血器材
神经病学(第8版)
前循环
正位
侧位
神经病学(第8版)
后循环
正位
侧位
神经病学(第8版)
颅内静脉系统
正位
侧位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用药
第二节
作者 : 张桂莲、张茹
单位 :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病学(第8版)
通过患者基础状况、脑功能贮备的评估,筛查出真正需要手术、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保证脑血管介入手术的安全
通过病变的性质、长短、形态、与周围血管间的关系、手术入路等的评估,准备手术器材、合理设计手术方案
1. 一般状况评估:下列情况不宜或暂时不宜手术
(一)基础状况
年龄过大,恶性肿瘤晚期或其他恶病质、期望寿命小于2年
责任血管已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mRS≥3),或影像显示责任血管供血区为大面积脑梗死者
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
未控制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及体内明显活动性炎症者
神经病学(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