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供水厂净水技术和运行管理
? 提高水厂净水技术? 规范水厂运行管理? 保障水厂安全供水
《供水厂净水技术和运行管理》
学习目的
第一章 净水处理概论第二章 混凝及加药第三章 沉淀第四章 过滤第五章 消毒和安全用氯第六章 运行管理第七章 产供水过程的有关计算和记录
《供水厂净水技术和运行管理》学习内容
第一章 净水处理概论
一、天然水源的概况
(一)天然水源分类
1. 地面水源:河水,江水,水库水等
2. 地下水源:泉水,井水等
(二)源水中杂质
1.杂质来源
(1)自然因素:尘埃、微生物、泥沙、垃圾
(2)人为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2.水中杂质分类
按照水中杂质颗粒大小及其存在的形态分为三类。
(1)悬浮物质:
(2)胶体物质:
(3)溶解物质:
水的基本性质
(三)地面水分类
地面水的质量按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四)水体污染源
主要包括细菌与微生物污染、有机物污染、异臭、油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等。
(五)地面水水源卫生防护
特级保护区:取水点20m范围内;
一级保护区: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水域;
二级保护区: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
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生活饮用水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2006执行。该标准2006年12月29日发布,2007年07月01日实施。
三、净水生产工艺
1. 处理方法
(1)常规处理方法
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2)特殊处理方法
包括除铁、软化、除藻、除臭、除味等。
2.一般水厂净水工艺流程
源水-→取水泵房(投混凝剂、前加氯) -→混凝-→
沉淀-→过滤(后加氯消毒)-→清水池-→送水泵房
-→城市管网(自来水)
3.其它净水工艺流程
第二章 混凝及加药
一、混凝概述
1. 混凝概念
混凝指在水中加药,使细小颗粒结成大粒的过程,它是净化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沉淀、过滤效果直至出厂水质。
混凝一般分成以下三个步骤:加药:投加适量的带正电荷的药剂(如混凝剂)。 混合:使药剂能快速而均匀地分散到水中去,使水中胶体脱稳并开始形成极微小的絮粒。反应:通过水力的作用使微小的絮粒充分碰撞接触,絮凝成较大的颗粒即矾花。
2. 混凝作用
电中和作用:投加于水中的混凝剂,经水解后形成带正电荷的胶粒,能和水中带负电荷的胶粒相互吸引,使彼此的电荷中和而凝聚。凝聚的颗粒称绒体或矾花,它们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吸附悬浮物质、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
吸附架桥作用:混凝剂溶解在水中以后,经水解和缩聚形成绒型结构的高聚物,能强烈的吸附胶体微粒。随着吸附微粒的增多,高聚物会弯曲变形和成网,从而起到架桥的作用,使微粒间的距离缩短而互相粘结,逐渐形成粗大的絮聚体。絮聚体也能吸附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
3. 影响混凝的因素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很多,但以水力条件、 pH值、碱度、水温和混凝剂投加量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