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实证实践| 打造蔬菜品牌 拓宽产销渠道 ——以抚州市出口蔬菜产业规划为例 文/张怀志李全新方雅冰 现,产后增值能力不强。综上,很 难达到高端蔬菜生产加工的要求。 三是蔬菜流通体系不够健全。分 散性经营和种植的随意性,导致品 种数量和质量的不确定性大,很难 建立稳定畅通的供货渠道。小生产 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有时货源紧 缺,价格提升;有时供大于求,价 格大跌。因此,全市蔬菜市场体系 建设难度大,蔬菜产品销售难的问 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四是缺乏当 地蔬菜品牌,蔬菜产品附加值低。 抚州市大多数蔬菜产后只是通过简 单清理、挑拣、整理,蔬菜加工方 式多为盐渍或干制,缺乏现代龙头 加工企业及区域性品牌,导致蔬菜 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弱、效益低。 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 的重要农产品,蔬菜产业在保障市 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同样 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蔬菜产业的 发展事关国计民生。2017—2018年, 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安排中央财 史,是江西省重要蔬菜产地。目前, 全市已形成以临川、乐安、东乡、 崇仁为主的蔬菜种植区,2018年种 植面积 104.1万亩,总产量153.9 万吨。此外,拥有蔬菜生产及加工 企业 23家,2018年销售收入13.4 政资金 26亿元,集成推广蔬菜等经亿元,带动农户4.61万户。近年来, 济作物“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 态环保”技术模式,引导农业发展 方式的转变。 2019—2020年,农业 农村部又会同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 资金 1亿元,开展蔬菜等经济作物 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支持集成“全 环节”技术模式,构建“全过程” 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 发展模式,实现“全县域”农业绿 色发展。在此背景下,江西省抚州 市紧抓国家政策红利,通过对本市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采取“推 行蔬菜标准化生产,建立多元化投 入机制,抓好蔬菜市场营销,落实 职责分工”等措施,加快蔬菜产业发 展,让全市人民吃上健康、安全、营 养含量高的蔬菜,并力争把抚州市打 造成中国南方重要蔬菜生产基地。 抚州市积极推进蔬菜“走出去”战 略,出口蔬菜基地已初具规模,面 积达到近万亩。出口蔬菜产业发展 势头迅猛,经济效益良好,是抚州 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朝阳产业。 抚州市蔬菜产业总体发展趋 势向好,但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 的问题。一是缺乏全产业链统一规 划。抚州市发展蔬菜产业具有优越 的自然条件,全市特色蔬菜生产区 域自然形成,蔬菜产业逐步向适宜 地区和优势区域集聚,基本形成蔬 菜集中生产基地。但是蔬菜生产缺 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够合理,以致 蔬菜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约束。二 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挑战。目前,抚 州市蔬菜种植大部分为散户经营的 小农模式,生产基地零星分散,蔬 菜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统一操 作标准;蔬菜地的基础设施不完 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民 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难以实 二、关于发展思路 抚州市立足区域实际和出口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在《抚州市出 口蔬菜产业规划》中明确其发展思 路。一是引进适销对路品种,优化 品种结构。根据抚州市重点发展绿 色出口蔬菜的调整思路,充分挖掘 当地品种资源优势,引进区域外蔬 菜(食用菌)品种,并最终选出适 销对路、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 效益较高的品种;建设育苗育种基 地,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优 质种苗。二是优化区域布局,建设 一、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 在问题 抚州市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历 46 | 2021.1 | 实证实践 规模化生产基地。推进城郊及高速 沿线等交通便利、优势明显的三大 蔬菜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示范引 领性高标准、经济节能型钢架大 棚,完善蔬菜产区节水灌溉设施设 备,及田间道路、库房、贮肥池等 配套设施;建设高产稳产蔬菜生产 基地。三是制定生产规程和标准, 保障产品安全。引进、集成、示 范和推广绿色、生态、安全、高效 蔬菜生产技术及贮藏与加工技术, 为每一种出口蔬菜制定生产技术规 程和标准;完善和提升抚州市蔬菜 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从源 头及过程上控制好全市蔬菜(食用 菌)质量与安全(包括农药残留、 重金属、微生物等)。 防治、施肥、土壤保护、机械化与 智能化设施栽培设备、蔬菜贮藏与 加工、产业经济、试验站等多个领 域和专业,全方位为出口蔬菜产业 发展保驾护航。 集约发展;三是品牌带动、融合发 展;四是信息服务,智慧发展。坚 持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之路,实行 大路菜与精细菜并举,露地菜与设 施菜并进。坚持走“公司+基地 +农户(新型经营主体)”之路, 加快蔬菜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推 动抚州设施蔬菜产业步入更广阔的 发展空间。该片区围绕绿色精品蔬 菜生产,着力打造三大出口基地, 即:崇仁特色精品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