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管理工具 > 管理流程 > 足球一脚内侧传接地滚球和游戏教学流程DOC

足球一脚内侧传接地滚球和游戏教学流程DOC

上海金葩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足球
资料大小:17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6/10(发布于上海)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足球一脚内侧传接地滚球和游戏教学流程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和游戏 教学流程: (一)准备部分(约10分钟): 1、课堂常规 课的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本课内容,学习脚内侧传接地滚球和游戏,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建立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脚内侧传接球的技术和特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以及课堂组织纪律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有没有见习的同学,请同学们把服装整理一下。下面我们分一下小组,四列横队分别是“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四个小组,每一组又分从1号到11号;我们开始做热身活动。 2、热身活动 :在教师统一“口令”下集体进行,通过行进间队列(四路变二路、二路变一路等)和队形跑(螺旋跑、并(裂)队跑、合(分)队跑和蛇开跑)的变换,提高同学们跑的兴趣。传接球小游戏来代替以往单纯的徒手操,使同学们在欢乐游戏中做好准备活动,为正课活动做好充分的辅助练习 (二)基本部分(约26分钟): 1、正课导入:自醒自悟(探索传球和接球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喜欢足球运动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足球最基础的动作,脚内侧传接地滚球。你们感兴趣吗?教师首先进行一至两次示范,学生们观看并模仿动作,然后同学们进行自醒自悟练习,从而总结出脚内侧传接球动作要领。各小组长持球领着本组人员到指定位置进行分组练习。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各自的小组进行练习,鼓励学生共同探讨练习脚内侧传接地滚球的方法。围绕本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际认识规律。在课的基本部分,采用了尝试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探索、创新和理解新知识,让学生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教师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思考或找到解决方法后,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同学之间互动学习,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2、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大约五分钟后,同学们集合进行总结(脚内侧传接地滚球的动作要领)师生示范,之后进行分组练习;练习的形式距离相距2——3米,3——5米等;通过游戏,提高学生们练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脚内侧传接地滚球的技术,从而更加有效地巩固了脚内侧传接球的技术要领。由于学生表现欲强,在尝试练习后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充分展示创新成果,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结束部分(约4分钟) 学生按四列横队站好,在《感恩》舒缓的音乐伴奏字下,由教师引导做《蜜蜂采蜜》的放松活动(学生两人一组,进行飞翔,采蜜【相互捶背】,两臂振动有节奏,呼吸均匀、脚步动作轻盈,飞翔舒展大方,缓慢,排除一切杂念。) (四)场地器材和预计效果: 足球场地;足球22个;录音机一台;跨栏架4个。 预计本课学生平均心率为120 ~ 130次/分;练习密度为32 ~ 33% (五)安全措施: 1、加强课前的安全教育,注意场地的选择,防止学生身体的损伤。 2、在练习中,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增强保护意识。 3、及时制止及纠正不安全的动作。 初中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和游戏课教学设计 课题 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和游戏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建立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脚内侧传接球的技术和特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以及课堂组织纪律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 难点 1、教学重点:传球时,支撑脚的站位和摆腿; 2、教学难点:接球时,接球脚触球时后撤缓冲。 场地 器材 场地:篮球场 器材:足球22个 栏架:4个 录音机1台  内课的 容 部分 教学主要内容 时间 强 度 组织形式、教法及要求 准 备 部 分  十 分 钟 开始部分: 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上课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 教师检查学生服装并整理; 教师安排见习生。 准备活动部分: 行进间队形变换 四路变二路变一路 螺旋行进 闭口螺旋行进 开口螺旋行进 队形跑 并队——跑 裂队——跑 合队——跑 分队——跑 蛇形——跑 传球接力游戏 体转传接球× 跨下传接球 背弓传接球 1′ 2′ 4′ 3′ 小 大 大 中 组织形式: 见右图 教法:讲解法 要求:集合快、静、齐,服装洁便,精神饱满。 教法:讲解法 要求:队形变换时,一步到位,不要拖泥带水,前后衔接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