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注意:本文件是公司受控制之文件,仅当盖有公司文件控制印章方为合法有效之应用
文件,如无印章,则仅作为参考用途。
NO.
版 本
生效日期
页 次
更 改 内 容
内 页 版 本
A
新发行
A
A
A
A
A
1
1
1
分发部门: □ R & D □ 品管部 □ 项目部 □ 采购部 □ P E 部
□ 市场部 □ P M C □ 仓 库 □ 塑胶部 □ 工模部 □
拟 订
吴吉龙
日 期
2010-4-1
审 核
日 期
批 准
日 期
1、目的:
有效地控制异常,提高效率,保障加工品质。
2、范围:
适用所有零件的铣床切削加工。
3、职责:
由组长负责培训作业规范,更新作业规范,对执行结果进行总结。
4、定义:
无
5、内容:
5.1 操作员接收组长分发的零件和图纸:
5.1.1 模仁审图:
5.1.1.1 确定模仁材质,是否淬火(如S136,NAK80,718H);
5.1.1.2 检查模仁外形尺寸,R角大小,基准角方向,注意高度尺寸(复检);
5.1.1.3 螺丝孔和运水位置,位置是否对称,(螺丝常为M8、M6、M10,运水孔常见为Φ8,Φ6);
5.1.1.4 顶针孔、镶件、斜顶的位置大小,并判定是否钻穿丝孔;
5.1.1.5 审清虚线,注意方向,前模仁细水口,热咀孔尺寸大小,注意深度尺寸;
5.1.1.6 色笔标示特别或易漏做的地方(如弹簧孔、扩孔);
5.1.2 前模板审图(A板);
5.1.2.1 确定图纸模号、基准;
5.1.2.2 铲基槽深度大小及铲基螺丝孔位置尺寸;
5.1.2.3 斜导柱斜度、大小,看清标注位置是正面还是反面的尺寸;
5.1.2.4 定位圈大?⒐睿ψ⒁馄渖疃瘸S行∈?
5.1.2.5 进浇口、流道的尺寸与形状,判定是否由铣床加工;
5.1.3 后模板审图(B板);
5.1.3.1 确定图纸、模号、基准;
5.1.3.2 行位槽深度、大小,应注意三个视图尺寸是否一致;
5.1.3.3 运水孔位置、深度,防水圈大?⑸疃龋?
5.1.3.4 顶针孔、螺丝孔大?⑽恢贸叽纾?
5.1.3.5 开闭器位置是否与A板一致;
5.1.3.6 用色笔标示,特殊的地方;
5.1.4 顶针板审图:
5.1.4.1 图纸为上、下顶出板,应注意虚实线;
5.1.4.2 顶针杯头为分类标注 (如:A类、B类、C类),应看清深度(一般为4mm,常见6mm);
5.1.4.3 检查是否有弹力胶,限位螺丝,丝筒针扩孔;
5.1.4.4 撑头孔大小及位置,位置是否对称;
5.1.4.5 斜顶座位置、方向,一般为反面加工,应特别注意方向;
5.1.5 面板审图:
5.1.5.1 视孔的大小,初步判定加工方法;
5.1.5.2 特别注意台阶的虚实线,是否有排气槽;
5.1.5.3 注意前模铲基、斜导柱位置、尺寸、公差;
5.1.5.4 拉料针杯头深度,方向;
5.1.6 底板审图:
5.1.6.1 顶出孔的大小,位置;
5.1.6.2 螺丝孔大小,位置是否对称;
5.1.6.3 司筒针的位置、尺寸;
5.1.7 剥料板:
5.1.7.1 注意图纸的正反方向;
5.1.7.2 拉针孔的大小,位置是否对称;
5.1.7.3 运水孔的大小与位置;
5.2 加工前准备内容:
5.2.1 根据图纸要求和加工思路选择工具:
5.2.1.1 刀具;
5.2.1.2 钻咀;
5.2.1.3 分中棒;
5.2.1.4 卡尺;
5.2.1.5 夹具:批士、码铁、扳手;
5.2.1.6 根据个人身高选择垫板;
5.2.1.7 选用防护用品如防护镜、防护铁丝网;
5.3 选择机床:
5.3.1 根据图纸要求和加工要求选择机床;
5.3.1.1 粗加工选择10号、11号机床,如:开框、开料;
5.3.1.2 半精加工选择8号、9号机床,如:标准件、面、底板、顶针板、运水孔、螺丝孔;
5.3.1.3 精加工选择2号-7号机床,如:模仁、镶件的穿线孔、沉头、挂台及模胚A、B板;
5.4 检查机床:
5.4.1 校正机头;
5.4.1.1 将工作台清洁干净;
5.4.1.2 放置一块长宽超过(300X300)mm的平板;
5.4.1.3 将校表紧固于主轴上;
5.4.1.4 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