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并脚跳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它是一种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身体活动,它可以通过控制动作的繁简和速度的快慢而很容易地达到调节运动量的目的,适合不同的年龄和性别。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是小学体育教材中很好的内容。通过跳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技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等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少儿智力、身高的增长,增强少儿心肺功能和肠胃功能。
二、学情分析:
1、二年级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弹性较差,他们的骨路肌肉以及内脏器官发育不完善。对跳绳这一项目并不是很了解,少部分学生接触过跳绳。
2、学生在跳绳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手摇绳、脚跳跃等错误,对协调性较差的学生会出现手、脚配合错误。不仅如此,学生在教学中也可能会对跳绳产生厌烦心理。
3、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的会模仿跳的好的学生学习,有的会向老师询问,有的可能会放弃。
三、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在教师地引导下,学生能够愉快地进行学习,敢于表现自己。
运动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并脚跳短绳的动作方法,并能将动作运用到其他活动中。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双脚连续跳发展学生腿部力量,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双手正摇并脚跳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五、教学策略与设计: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跳绳学习的常见错误,在本课教学中灵活安排了多样的练习方法,如徒手空绳练习、跳低台阶练习等等,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学习的课堂气氛,多留给学生一定的活动天地,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使他们乐学、自学、勤学。通过观察跳得较好的同学,让其他学生思考得到启示,促使他们与同伴合作、帮助,有效的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提高。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成功感,给学生一种学会了的愉快,成功了的喜悦,获胜的开心和自豪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时间:3分钟)
(一)常规内容
组织:师生问好,宣布学习内容
形式:六列横队
要求:精神饱满,体委整队报告出勤人数
(二)队列练习:踏步走,立定(一)齐步走,立定(三)跑步走,立定(五)
组织:教师喊口令,统一指挥
形式:六列横队
要求:队列整齐,口号洪亮
二、准备部分(时间8分钟)
(一)一般性准备(时间:4分钟)
内容:操场慢跑一圈
组织:教师领跑,学生喊口令
要求:队伍整齐,口号有力
(二)专项准备(时间:4分钟)
内容1、徒手跟着节奏跳,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跳
组织:教师巡视指导
形式:四列体操队形
要求:跳得要有节奏感
三、基本部分(时间26分钟)
(一)单摇并脚跳 --18分钟
动作方法:两手握绳的两端,并脚跳过由后向前摇转的绳连续做数次。
教学重点:双手正摇并脚跳
教学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教学环节:
1、教师讲解示范握绳和掌握适宜长度并脚跳的方法
组织:学生观察,并模仿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方法
2、按节奏徒手模仿跳绳动作
组织:教师巡视指导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按照在专项准备训练中已熟悉的节奏
3、单手拿绳跳,(左右手交替练习)
次数:左右手各练习一次
组织:教师巡视指导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绳落地时双脚跳动。
4、两手各握一条对折绳的两端跳
次数:练习一次
组织:教师巡视指导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
5、并脚跳绳练习
次数:练习一次
组织:教师巡视指导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
6、优秀学生展示
组织:学生观察并加油鼓励,教师重点提示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7、并脚绳再次练习
次数:练习一次
组织:教师巡视指导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
(二)游戏:并脚跳比赛(时间:8分钟)
游戏方法:1、10秒、20秒、30秒单位时间内跳绳比多
2、一次性跳绳(失误为止)比多
游戏组织:体操队形
游戏要求:动作协调,速度快
四、结束部分(时间:3分钟)
(一)放松
组织:教师领做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全身心放松
(二)小结本课师生再见
预计最高心率:155次/分
预计练习密度:35%--40%
一、设计意图:
跳绳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特别在学生中广为流传,而且跳绳也是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教学任务,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重点教材,是必须考核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