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十五”时期政府工作的回顾过去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全市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256亿元,年均增长15.5%,比“九五”期间提高了3.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616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三次产业比例达到7.1∶67.3∶25.6。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1.7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4倍。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1.4亿元,年均增长13.4%;完成进出口总额10.5亿美元,实现了五年翻两番。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50.2亿元和216.7亿元,五年增加173亿元和142.6亿元。全市税收总收入达到3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56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3.4倍和3.5倍。过去的五年,是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的五年。近几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兼顾,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服务更加完善,就业人员逐年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各类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对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救助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平安莱芜”建设深入开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五年。围绕打造“绿色钢城”,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建设力度,实施了牟汶河综合治理、城市出入口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开发区建设初具规模,老城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化水平达到42%。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设,莱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泰莱路大修改造如期竣工,济南—莱芜—青岛的高速公路正在顺利建设。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完成,供电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建设步伐加快,移动通信、互联网用户大幅增加,全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启动了村村通油路、通客车工程,完成农村油路建设1780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比2000年翻了一番,大部分村庄开通了公共汽车。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84元,比2000年分别增加4254元和1438元,年均增长10.6%和7.6%。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0474元,五年增加5940元。各位代表!“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五年中,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总体部署,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充实加强招商队伍,不断完善招商方式,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五年累计引进资金192亿元,形成固定资产13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4%。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9亿美元,是“九五”期间的5.7倍。经济开发区、莱城北部工业园、钢城开发区、泰钢工业园等建设顺利,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二)积极推进工业发展大力培植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全市工业实力显著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比2000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莱钢大H型钢、泰钢中宽带、莱城电厂、泰山轻量涂布纸、泰丰经纶纺织、汇源果汁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钢铁、纺织、机械、食品、能源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全市钢产量由2000年的219万吨达到目前的1184万吨。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粉末冶金生产基地,钢铁粉末产能达到10万吨,我市被列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纺织工业实力增强,纺纱能力由10万锭增长到60万锭。农副产品加工、购销企业发展到1200多家,加工能力由28万吨增加到55万吨,五年翻了一番。骨干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7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34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26家,比2000年分别增加61家、16家和18家。(三)切实做好“三农”工作深入实施“富民强村”工程,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进镇村自主创业,基层发展活力得到增强,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批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已经出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较快,农业规模经营程度逐步提高。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姜、蒜、桃等优势农产品的效益进一步提高。造林绿化成效显著,通过推行“大户承包”、“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造林数量、质量大幅提高,大户承包已成为荒山绿化的主要形式。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1.4%,比2000年提高2.5个百分点。水利建设成效突出,乔店水库、葫芦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经竣工,“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顺利推进,全市已有351个村用上了自来水,超过农村总数的1/3。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突出抓了劳务输出公司建设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了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五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目前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超过了总数的50%,非农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我们积极探索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有效措施,认真抓了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和城乡创业者培训,积极引导民营大户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民营贷款担保公司,有效地缓解了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推动了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25万家,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