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1、定位年金/终身寿
2、区隔长短缴
3、储蓄的习惯
4、教育金规划
5、老龄化趋势 6、养老金计划
7、资产铁三角
8、形势及热点
9、共同富裕
10、财富传承 年金/终身寿险是解决远虑的长期储备 强调年金/终身寿险是远虑储备的意义 行为都是基于某种程度的相信 保险本就是“相信”下的“准备”
所以你相信未来是什么,你就会准备什么 影响我们未来生活的长期趋势 未来中国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和讯网 过去三十年定期存款利率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余额宝收益从6.7%下滑到2%左右 数据来源:和讯网 中国尽量避免快速进入负利率时代 资料来源:博鳌论坛 老龄化对未来生活的三大影响 负利率对未来生活的三大影响 趋势导致现象,现象引发需求 老龄化 增速放缓、消费萎缩、利率下行 锁定利率 花费增加、抚养见顶、推迟退休 高负债 还贷耗尽流动性,房子和车子是现
在,教育和养老是未来,需要平衡 孩子教育 负利率 自己养老 利率下行、收益下降、尽早准备 趋势 现象 需求 在确定的时间给付确定的未来 把 确定 的钱 年金险 在 确定 的时间 给 确定 的人 把 确定 的钱 重疾险
终身寿 在 不确定 的时间 给 确定 的人 生 老 病 死 13 134号文规定生存金给付应在5年之后 资料来源:保监会官网 挑选储蓄型保险的八个逻辑 三、所有产品,五年内都不可能有返还 四、五年内的结算利率都没有实际意义 五、看结算利率要看五年来的变化情况 六、目前高没有用,往下走的更不能买 七、险企的长期投资收益支撑结算利率 二、生存利益主要看万能账户结算利率 一、储蓄产品,主险部分的收益差不多 八、好的公司结算利率较高且比较稳定 长缴与短缴的功能性区隔 资产属性变化---宜短
涉及法律、传承等功能性需求---无法预知
家庭强制储蓄---宜长
涉及教育、养老等普遍性需求---可以预知 教育和养老等普遍需求宜长缴 投保人:父母 被保险人:子女 身故受益人:父母 投保人:父母 被保险人:父母 身故受益人:子女 购买储蓄型产品的三个需求层次(1/2) 之前赚到的钱-之前花掉的钱=现在的钱 未来赚到的钱-计划要花的钱+现在的钱=未来的钱 钱 教育 创业 婚嫁 养老 传承 工作 房产 股票 生意 客户 我们 购买储蓄型产品的三个需求层次(2/2) 改变习惯,把花了再存改成存了再花 储蓄的方法错了,不会“存”钱! 根据自身情况设定储蓄的比例 1-3-6法则 爷爷65岁
(养老) 丈夫 30岁
妻子 27岁
儿子 3岁
爷爷 60岁
奶奶 55岁 奶奶65岁
(养老) 儿子18岁
(大学教育) 儿子23岁
(深造、创业) 儿子33岁
(婚嫁) 爷爷90岁
(养老、医护) 奶奶85岁
(养老、医护) 35岁 40岁 45岁 50岁 60岁 教育金+养老金x2+医护金
(4年+每年+长期) 创业金+养老金x2+医护金x2
(一次性+每年+长期) 婚嫁金+养老金x4+医护金x2
(一次性+每年+长期) 养老金
(每年) 爷爷70岁
(养老) 奶奶70岁
(养老) 爷爷75岁
(养老、医护) 奶奶75岁
(养老、医护) 爷爷80岁
(养老、医护) 妻子57岁
(养老) 丈夫60岁
(养老) 养老金x2
(每年) 。。。以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