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标准 > 行业标准 > 合格评定 > CNAS-CL08-A007:2018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法医毒物分析和毒品鉴定领域的应用说明PDF

CNAS-CL08-A007:2018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法医毒物分析和毒品鉴定领域的应用说明PDF

临沂法医***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司法鉴定 司法准则
资料大小:263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2/5/16(发布于山东)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下载
推荐资料
文本描述
CNAS-CL08-A007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法医毒物分析和毒品鉴定领域的应用说明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Accreditation Criteria for the Competence of Forensic Units in the Field of Forensic Toxicological Analysis and Drugs Testing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2018年4月18日发布2018年9月 1日实施CNAS-CL08-A007:2018第 1页共 6页前言法医毒物分析和毒品鉴定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CNAS)对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以下简称鉴定机构)的认可领域之一。法医毒物分析和毒品鉴定是指在司法活动中鉴定人运用化学或者专门知识,借助现代分析仪器手段,对司法活动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检测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本应用说明是CNAS根据法医毒物分析和毒品鉴定领域的特性而对CNAS-CL08:2018《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所作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并不增加或减少该准则的要求。因此,本文件采用针对 CNAS-CL08:2018《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的具体条款提出应用说明的编排方式,故章节号是不连续的。本应用说明应与 CNAS-CL08:2018《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同时使用。本应用说明替代 CNAS-CL50:2014《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法医毒物分析和毒品鉴定领域的应用说明》。2018年4月18日发布2018年9月 1日实施CNAS-CL08-A007:2018第 2页共 6页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法医毒物分析和毒品鉴定领域的应用说明1范围本应用说明适用于CNAS对所有从事法医毒物分析和毒品鉴定活动的鉴定机构的认可。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应用说明主要参考和引用了CNAS-CL08:2018《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的相关内容。3术语和定义本应用说明使用CNAS-CL08:2018《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中给出的相关术语和定义。4通用要求4.1公正性4.2保密性4.3独立性5结构要求6资源要求6.1总则6.2人员6.2.2鉴定人员应具有化学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具有10年(含)以上化学检测工作经历。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后在本鉴定专业连续从业3年(含)以上。监督员应熟悉本专业的鉴定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并具备本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若认可的技术能力中涉及定量分析,鉴定机构至少应有1名鉴定人员能掌握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并能就所负责的鉴定项目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2018年4月18日发布2018年9月 1日实施CNAS-CL08-A007:2018第 3页共 6页6.2.7鉴定机构应根据人员岗位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至少应包括(但不限于):——鉴定方法、质量控制方法、计量单位表述及数值修约规定;——有关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操作复杂分析仪器如色谱、光谱、质谱等仪器或相关设备的人员应接受过涉及仪器原理、操作和维护等方面知识的专门培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以下情况时,鉴定机构需对相关鉴定人员进行重新培训:——从事新的岗位工作;——离开鉴定岗位时间超过1年;——鉴定方法、关键设备发生变化。6.2.8鉴定机构应对工作时间在3年内的在职人员和聘用人员,每12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技能考核,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并能够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工作。鉴定机构应在6年内,依据鉴定方法和要求对全部鉴定人以及参与鉴定的人员进行至少一次现场见证监督,以评价其能否持续胜任鉴定工作。评价记录和授权记录应予以保存。6.3设施和环境条件6.3.1鉴定机构应考虑生物检材/样本、标准物质(溶液)保存和仪器设备的要求,配备必要的温度、湿度控制设备。6.3.3对于温湿度有要求的仪器设备,鉴定机构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相关环境条件,并有文件化规定超出控制值时应采取的措施。6.3.4 d)鉴定机构应有与鉴定工作范围相适应并便于使用的安全防护装备及设施,如个人防护装备、烟雾报警器、洗眼装置及紧急喷淋装置、灭火器材等,并定期核查其功能的有效性。6.3.6鉴定机构应有妥善处理生物、化学等有害废弃物的制度和设施,并保留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