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地区 > 华东地区 > 上海 > 2017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_上海信息中心_30页

2017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_上海信息中心_30页

信欣shu***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7889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9/8/12(发布于上海)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前 言
第一章评估方法
1.1评估对象
1.2指标选取
1.3二级指标数据处理
1.4一级指标评分测算
1.5综合评分测算
第二章综合评分
第三章基础研究
3.1论文发表
3.2一流大学
3.3科研获奖
3.4科研设施
第四章产业技术
4.1专利申请
4.2高科技制造业
4.3生产性服务业
4.4企业产业研发投入
第五章创新经济
5.1生产力水平
5.2金融支撑
5.3企业活力
第六章创新环境
6.1人才
6.2便利化
6.3宜居
6.4繁荣
6.5政策和舆论
第七章结论与启示
02
02
03
04
041517
22
23
27
28
40
41
42
43
45
32
33
34
01
0521
31
39
49
目录
MENU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编制课题组
城市(都市圈)作为多要素组成的区域创新系统,发挥着创新源头和创新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当其进
化到一定阶段,科技创新活动影响超越国界波及全球,进而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
简称“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关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义尚缺乏统一标准。一般从要素特征角度
进行描述,主要体现为:能产生一批对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能集聚一批在全球有影响力的科
学家、技术专家,以及科技型企业企业家;能成为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技术成果转化、交易中心;能出现众
多在全球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能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万众创新的活力
文化和宽容氛围。上海市市长应勇把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总结为“全球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
方向的重要策源地,全球创新人才交融、成果交易、信息交换的重要枢纽地,创新资本、创新机构、创新
平台的重要集聚地。”在“十九大”上海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答记者问时,进一步指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的重心是集中力量建设好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力争迅速做出影响、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主
体是企业和科研机构,基础是营造更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氛围;核心是人才
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上海突破自身发展瓶颈、重构发展动力的必然选择。2014
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明确要求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继续当
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2015年以来,上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陆续出台“22条”
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文件,推进实施一批重大改革举措,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明确到2020
年前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到2030年形成科创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通过了《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习近平总书
记参加2017年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希望上海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
为落实李强书记“要能够站在世界性的创新变革大背景中看问题,有对标最高标准的意识”的指示精神,
深入剖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及发展遵循的客观规律,定量评价和比较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城市
的客观水平和国内主要城市科技创新的国际地位,特别是更有针对性地找出上海科技创新的发展短板和
对标城市,借鉴先进城市的宝贵经验,在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上海市信息中心组织
课题组,开展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的研究与编制工作。该项工作以国际化视角及翔实可靠的
数据分析为支撑,对全球主要城市的科技创新影响力进行全面分析和横向比较,发掘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所处阶段及特征,理清现阶段待破解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报告试图从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内涵
入手,本着“全球通行、横向可比、纵向可考、动态更新”的原则,系统化、多维度地构建了一套评价全球
科技创新中心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经济和创新环境4项一级指标和
25项二级指标。课题组基于全球165个城市的指标数据,测算形成“2017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评分”
及相关子指标,并开展结构分析、地理分布、原因研判、趋势预测等研究,着重就上海与世界领先城市的
差距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动力模式与突破路径
在本报告编制过程中,麦克米伦出版公司(《自然》出版集团)提供了Nature Index相关城市数据,世界
银行、上合组织、新华社上海分社等单位给与了关心指导。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
任彭崧同志、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葛大维同志、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裘文进同志、上海市
科学学研究所所长骆大进同志、长宁区区长顾洪辉同志,对报告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在此表示衷心
感谢。本研究需要持续跟踪和深入推进。我们期待进—步汲取各方意见,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形成评价全
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年度系列报告,共同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尽绵薄之力
前言
PREFACE
本报告选取《全球最具创新力城市指数》所考察的城市、《2016全球创新指数》排名靠前
国家的首都或创新经济发达城市,以及未在上述范围,但知名度较高的创新城市为评估对
象,并基于国际上对都市圈较为通行的定义,将中心距离小于50公里的城市归并为一个
都市圈。最终确定了165个城市或都市圈(以下均称城市)为本报告的评估对象。这165个
城市,人口不足全球总人口的1/10,面积不足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000,但拥有全球前
200高校数量、发表SCI论文总数、VC投资额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全球总额的60%,
GDP总量约占全球总量的1/3,充分体现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创新资源集聚和带来
的高附加值。本评估报告展示综合评分前100的城市,并对每个子项评分前20的城市以及
中国关注度较高的城市做简要评述
评估方法
EVALUATION METHOD1
评估对象1.1
基于兼顾相关性、权威性、客观性、可比较性和可获得性的原则,本报告选取了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经济和创新环境四大类共25个指
标。数据均来源于官方、权威渠道,主要包括国际权威机构统计数据、国际公认数据库、第三方分析报告、国际权威网站等,具体数据分
类、来源和权重见下表
指标选取1.2
02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第一章:评估方法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第一章:评估方法01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分类
12.5%
12.5%
25%
25%24
20%5
5%6
序号
25%
8.33%
8.33%
8.33%810
25%11
25%12














20全






基础研究25%
25%
论文发表
一流大学
科研获奖
科研设施
专利申请
生产性服务业
企业研发投入
产业技术
高科技制造业
Nature Index
SCI高引用论文
世界大学排名top200上榜数量
世界顶级科技奖励获奖人数
大科学设施数
超算中心科学计算能力
二级指标名称
PCT专利申请量
医药化工制造业福布斯2000企业上榜数
电子信息制造业福布斯2000企业上榜数
高端设备制造业福布斯2000企业上榜数
GaWC生产性服务业世界一线城市分级
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