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用合作社连接奶农与乳制品企业
发展奶牛和奶业,应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为此,农业部要制定规划,并采取切实措施,重点解决优良品种繁育、区域化生产布局、产业化经营问题,提高奶牛产奶量,扩大生产规模,确保饲料和奶品的质量安全,增强牛奶加工制品的市场竞争力。办好这件事一定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依靠政策和科技。
两年前报告关于合作社的部分
乳品加工大企业,而不是市场、政府、农民合作社,是中国奶业发展的“支点”。
由中国乳品市场的成长性,
中国农民的弱质性,
中国乳品大企业的国有、集体背景
决定的大企业,而不是合作社,在乳业垂直协作产业链条中的中心地位。
今天讨论奶农合作社的原因——整个产业的获利现状很难长久维持
商品奶类消费可能在很小的规模和很低的质量层次上形成“饱和”
竞争在加剧,价格在下降,盈利空间在缩小;成本下不来,质量上不去,国内外市场无法更快开拓。
北京怀柔畜牧局奶牛服务站张玉城主任20020822访谈:市场上的奶整体饱和,是不符合标准的奶饱和,好奶、优质奶仍然缺乏。
此资料来自www.m448企业管理资源网,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仅仅当:
整体奶农收益低于其他种养业和非农产业时——
某些地区的奶农收益率低于其他种养业和非农产业时,他们会将奶牛出售,改为经营其他种养业或非农产业(这里的条件是,此地奶农收益不如其他种养业,但自有其他地方奶牛养殖收益高于其他种养业,所以,才有人会买奶牛),该地区的乳品加工企业就会实施“用全国资源做全国市场”的战略,将原奶供应基地外移,到饲养奶牛收益高于保持自身的盈利;
而当奶牛卖不出去——即所有地区的奶牛养殖收益都不高于其他种养业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