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地产 > 地产企管 > 房地产管控模式 > 地产行业的分化与整合中的模式竞争培训28p课程教程

地产行业的分化与整合中的模式竞争培训28p课程教程

liushan***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课程教程 地产行业
资料大小:699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7/4/28(发布于福建)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5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地产行业的2012分化与整合中的模式竞争
一、分化与整合
财务状况的分化:四成企业无资金缺口,四成企业资金缺口大于10%
调控背景下,地产行业整体的财务状况恶化,上市公司平均的现金持有比例从2009年末的18%下降到2010年末的16%,2011年中期下降到13%;平均的净借贷资本比((银行贷款-现金)/净资产)从2009年末的20%上升到2010年末的41%,2011年中期上升到46%;平均的总负债率从2009年末的65%上升到2010年末的69%,2011年中期上升到71%。 随着财务状况的恶化,地产企业面临的资金缺口也在扩大:如果成交量持续萎缩至2012年,则行业整体将处于资金缺口状态,其中六成企业面临资金缺口的威胁,四成企业在无法维持当前贷款规模(到期贷款无法续借)的情况下将面临相当于总资产10%以上的资金缺口,但仍有四成企业无资金缺口。
效率分化:高周转企业优势扩大
2007年行业高峰期,地产上市公司平均的存量资产周转率为0.50倍(相当于平均用24个月回笼资金),2008年低谷中上市公司平均的周转速度减慢一半至0.26倍(平均的资金回笼周期延长到45个月),2009年市场回暖后行业平均的存量资产周转率又恢复到0.45倍(平均的资金回笼周期缩短到27个月),2010年调控背景下存量资产周转率再次降低至0.37倍水平(32个月回笼资金),2011年上半年地产上市公司平均的去存货速度减慢24%,年化的存量资产周转率降至0.28倍(43个月回笼资金),已接近2008年的低谷水平,持续低谷中周转速度恐将进一步降低10%左右至0.26倍(46个月回笼资金)。 我们以营业利润率为横轴、存量资产周转率为纵轴绘制了地产上市公司的效率分布图,然后将那些“年销售额在30亿以上、相同利润率下有着行业最高周转率的企业(或相同周转率下有着最高利润率的企业)”连接起来,由此构成了行业的效率边界,它是地产企业在相同产品定位下所能达到的最高运营效率。 繁荣期,边界上企业的存量资产周转率是行业平均周转率的2.05倍;低谷期,边界上企业的周转效率是平均效率的2.31倍。以边界效率为10分,边界效率的20%为0分,2011年中期上市公司平均得分3.98分,其中,效率评分在5分以下的企业从2010年的69家上升到77家,占总数的65%。但在多数企业不及格的情况下,仍有16家上市公司的效率评分保持在8分以上,其中,万科、中海、恒大、SOHO、雅居乐、龙湖、仁恒、保利等公司的效率评分均在9分以上——调控背景下,效率的分化也在加剧。
效率分化:高周转企业优势扩大
模式分化:规模化和城镇化模式优势显现
模式方面,规模化和高端化一直是中国地产企业的两类主导发展模式,它们分别位于效率分布图上效率边界的两端(规模化企业通常产品线定位中低端、利润率不高,但周转速度快,处于效率边界左侧;而高端化企业则以中高端产品线为主,利润率高但周转速度慢,处于效率边界右侧);但调控背景下,高端产品线遭遇更大冲击,规模化企业优势显现。 研究显示,在2007-2008年的一轮周期波动中,无论是效率边界左侧的规模化企业还是右侧的高端化企业,周转速度的降幅普遍在50%左右,周转率的绝对值差异在缩小。但在2009-2011年的周期波动中,奉行规模化、高周转策略的企业低谷降幅普遍小于奉行高端化、低周转策略的企业,周转率的绝对值差异保持水平。结果,营业利润率在20%左右的城镇化标杆企业,低谷周转效率降幅在30-35%水平;营业利润率在30%左右的规模化标杆企业,低谷周转效率降幅在35-40%水平;营业利润率在40%以上的高端化标杆企业,低谷周转效率降幅在40-50%水平。显然,低谷中,规模化和城镇化企业的周转率优势扩大。 2011年中期的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榜上,即,TOP 10的企业中,规模化企业占4家(万科、中海、保利、金地),城镇化企业3家(恒大、碧桂园、雅居乐)、区域龙头企业1家(河南建业),高端化企业1家(龙湖),商业地产开发企业1家(SOHO中国)。 调控背景下,模式也在分化。
模式分化:规模化和城镇化模式优势显现
区域分化:一线城市价格调整压力31%,二线城市17%
区域方面,以2011年9月的发改委新建商品房集中成交均价计算,北京的月供收入比已达到159%,上海达到140%,深圳达到124%,杭州90%,广州81%,一线城市加权平均的月供收入比已达到124%,较当前刚需可承受房价高31%;二线城市加权平均的月供收入比为61%,较刚需可承受房价高17%;三线城市的月供收入比除个别地区,在30-50%之间,尚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调控中,区域分化已经显现,2011年1-10月,上海、杭州累积预售面积同比降幅在20%以上,温州降幅更达到30%以上;但石家庄、合肥、沈阳、西安、重庆、成都等城市预售面积同比仍有所增长。结果,一线城市新开工面积与销售面积的增幅差距扩大到30%以上,但二三线城市仍较小。区域分化进一步加剧了地产企业之间的业绩分化。
。。。。。。以上文本无格式,详细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