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论文 > 商经论文 > 商业论文 > MBA硕士论文_商业银行对高等院校融资策略分析(67页)

MBA硕士论文_商业银行对高等院校融资策略分析(67页)

资料大小:142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6/1/15(发布于河南)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摘要
高等院校申请银行融资已不再是新鲜话题。在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几
乎均有涉及银校合作,并大多将高等院校列为银行优质客户。然而有些
商业银行对高等院校的项目融资缺乏合理的评估标准和依据,存在贷款
发放过度现象,为银行金融资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风险隐患。
本文首先分析了银校合作的必要性,包括高等院校基建的必要性,
高校建设项目的特点及范围,金融资本参与高校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其次,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对高等院校项目融资额度控制及风险控
制要点,从高等院校收入、支出分析着手,尝试着建立一个判断高校合
理融资规模的模型以及模型修正因素,引入两个实例作为模型合理性判
断,并提出额度控制的方法及项目评估要点。
最后,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高等院校项目融资主要风险点及防范
措施,再结合作者在上海交通大学金融MBA学习的知识,提出产品创新
的一些思路,试图拓宽银校合作的渠道,开辟金融资本扶持高校发展的
新路。
本文将总结多年来笔者的实务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高校融资提出
一些信贷建议,并为自己在日后工作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敲响警钟。
关键词:高等院校,融资,策略,商业银行
前言
近十年来,“科教兴国”战略在全国上下得到深入贯彻实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高等
教育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
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高校
在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为适应事业发展的需求,积极利用银行贷款改善办学条件,解决了事
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但是,在高等院校在利用贷款加快综合学力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一
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高校对贷款风险认识不够,还贷的责任意识不强;个别高校对贷款的论
证不充分,贷款规模大大超出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让我们从以下几个发生在国内的媒体报道看
去,或许能对目前我国高校项目融资现状有所了解。
报道一:前段时间爆出吉林大学欠债30亿的新闻。据了解,吉林大学自合并多间学院后,大
搞基建项目,建成后再扩大招生。但是,这种繁荣表象的背后隐藏着泡沫,吉林大学欠贷达30亿
元,校方还公开向师生征求还债良方。【1】
报道二:南昌大学负债20亿元,每年利息就要1.1亿元,全校收入不到3亿元,每年仅够付
息,采取用新贷款偿还旧贷款的办法维持债务。当地政府为了让学校还贷,出台政策,允许学校
对在新校区上课的学生加收50%的学费。学校把2.5万名本科生都转移到新校区,然而高学费同时
带来一个另一个后果,学生负担过重,交不起学费,学校每年有3000多万元学费无法收回。【2】
报道三:社科院报告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2000亿元,
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部分高校贷款规模大大超出经济承受能力,无力偿还贷款,随着国家
调高银行利率,一些学校甚至连利息都还不起。陷入“扩招—贷款—再扩招”恶性循环。中国青
年报2007年3月9日报道“巨额债务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个别学校甚至资不抵债,
‘破产’隐患凸显。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将很有可能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一场
深刻的危机。”【3】
另外,再让我们看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事件。2000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中国工商银行展开
全面合作。并于2000年3月4日,市教委与工行上海分行签署了五年内50亿元人民币综合授信
额度的《银教全面合作协议》。该举措揭开了市教委与工行全面合作的序幕。在此框架协议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