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论文 > 组织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MBA论文_体育服饰企业持续补货模式下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62页)

MBA论文_体育服饰企业持续补货模式下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62页)

资料大小:2247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5/6/30(发布于广东)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摘 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体育服饰企业意识到竞争已经由企业之间的个体转向供应链之间
的群体。特别当其多年采用的期货制供应链模式日积月累下造成了市场库存问题大爆发,
影响了企业的业绩增长,甚至个别企业遭遇了巨额的销售损失,而且这些负面效应还在逐
渐扩大。强烈的内外因驱动下,部分体育服饰企业主动做出变革,开始将其供应链运营重
心由传统的期货制逐步转向更为灵活的持续补货制。

为了确保持续补货制的有效实施,本文阐述了持续补货供应链及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
内容,总结了平衡计分卡等有代表性的绩效评价工具,提出了构建一个基于供应链流程、
注重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平衡的持续补货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此体系所含的
绩效评价指标既包括了静态的财务指标,也包括了体现供应链动态变化的动态指标,如产
品柔性、响应时间等。此体系不仅能较好的体现持续补货供应链强调协同、预测、计划、
补货的特点,还解决了以往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过于关注短期的经济利益,
而导致为了局部最优牺牲全局最优的问题。此外,结合了平衡计分卡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
型的优点,此体系不仅能保证转型战略的有效实施,更能为企业提供切实的指标分解、量
化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此外,论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增强了体系中流程分析分解环节的可视化程度;论文
提出了一个与绩效评价体系相适应的绩效评价流程来有效确保评价体系的实施;论文针对
评价执行中的沟通问题,提出了一套沟通管理方法;论文最后通过企业案例,对所提绩效
评价体系的实用性进行了探讨,并运用方差分析法对提出的利用变异系数选择产品的方法
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持续补货、绩效评价、流程、平衡计分卡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1.1.1 国内体育服饰企业的现状
2011 年下半年起,中国体育服饰行业迎来了非常时期。2011 年 8 月到 2012 年 9 月,
国内知名的六大体育服饰企业 “李宁”、“安踏”、“361°”、“中国动向”、“特步”、
“匹克”的市值都经历了大幅度的缩水,最高从 700 多亿元锐减到 300 多亿元。根据高盛
2012 年 9 月发表的报告所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需求饱和、同类产品过多及市
场竞争激烈
[1]
。自此中国体育服饰行业进入了长期的下行调整阶段,伴随着客户订单的下
降,市场库存的回购,各个企业的发展走势变的愈发难以预测。

根据相关网站发布的数据
[2]
,2012 年上半年,上文提及的六家体育服饰企业中大部分
均经历 了 10% ~ 30% 不等的销售下跌,其中仅 “特步”一家保持了微增长 1.4%。同时
各家企业纷纷关店,其中“匹克”11 月初的公告称其销售网点较前三季度减少 1067 个,
而老大哥 “李宁”也于 2012 年上半年关店 950 多间。其他部分企业的订货会订单金额
则出现了双位数的下跌。基于各个方面获得的信息,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体育服饰企业
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如果关注国内几家知名体育服饰企业的应对策略,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体育用品业困
境的诱因是库存。库存问题初现端倪是在 2011 年下半年伊始,“李宁”和“中国动向”
两家公司相继着手进行回购渠道库存商品。之前提及的 2012 年上半年部分体育服饰企业
所公布的 2012 年全年订单呈下滑态势,则标志着体育服饰行业的库存问题彻底暴露。应
该说自 2011 年起,导致各个体育服饰企业大量关店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市场需求饱
和、经营费用上涨,且投资回报没有达到预期;二是积压于渠道及市场的库存过大,企业
资金无法及时汇拢。所以不少体育服饰企业在增加促销力度的同时,开设工厂店和折扣店
进行库存清理。

还有一个清理库存的方法,为许多体育服饰企业纷纷效法,即拓展线上的销售渠道。

许多企业为了通过网店大量销售库存产品,往往会给到线上更低的销售折扣。有时线上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