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加快技术革新、增加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相关政策不明晰、企业信用评价机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加之中小企业自身管理机制落后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面临巨大困境。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鉴于我国现有金融体系当中,掌握着70万亿金融资产的100多家大中型银行是绝对的主力军,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孝信用评级较低,如果没有担保公司的担保,很难直接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建立一个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信用担保体系,对于有效缓解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如何构建我国高效健康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为研究主题,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信用1绪论1.1研究背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根据2011年5月全国工商联发布《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我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达60%,税收的贡献率达50%,其工业总产值占到了 60%,销售收入占到了 57%,出口总额占到了 60%,并创造了约80%的就业和约65%的新专利气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受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中小企业自身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其原因之一就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据全国工商联调查,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近90%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微小企业95%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相比中小企业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与其获得的金融资源明显不匹配气中小企业融资只能依靠民间借贷市场,面对我国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浙江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调查对象中,家庭个人参与民间借贷的比例占89%,企业参与民间借贷的比例占59.67%,其中从企业来看,大型企业仅占16.67%,被调查的6家大型企业中仅有1家参与,而中小企业参与民间借贷的占全部中小企业的60%。民间投资机构贷款,通常要求资产抵押,且资产估值不能超过借款数额。尽管在民间借贷中1-3个月的借期并不算短,但民间投资机构报价至少是月息6分,按目前资金需求情况,甚至达到8分或更高。企业背负着很高的利息成本,生存状况更为艰难,资金链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致使很多中小企业濒临破产倒闭的风险。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最新发布“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 ”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奉命仅为2.9年,每年都有约30%的中小企业倒闭,在导致中小企业倒闭的诸多原因中,62%是由于融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而“担保难”又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症结之一。自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办[2000]59)以来,经过十多年的试点摸索与规范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得以迅速成长起来,截至2011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8402家,较2010年增加2372家,增长39.3%,是2000年担保机构203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