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这种拥有绵长海岸线和人口密度大的国家而言,海上风电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替代
性战略资源。我国欲在“十二五”期间实现 500 万千瓦、2020 年 3000 万千瓦的风电发展目
标,而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等地将成为重点发展规划区域。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地处东亚季风区,海上风能储量比陆地大,风速高,风电效率更
高,在自然环境上具备建设大型风力发电场的基础条件,山东半岛也正在形成基于青岛、
烟台、威海等城市群为支撑的蓝色经济区来发展风电。但是,相比于陆上风电场的投资成
本,海上风电场的投资成本要高出很多,增加的成本主要集中体现在基础设施、安装成本、
运行维护以及电网连接等方面;加之海上风电运作周期长,投资收益具有更大不确定性,
借助关键财务指标对其进行盈利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最终形成经济效益评价有助于引导理
性投资和商业化开发。另一方面,海上风电场的建造会对人文环境、社会环境、资源结构、
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广度和深度的影响,针对山东省的风电发展特色建立起其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模糊层次分析法来实现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综合评价,亦有助
于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引入到海上风电项目管理中来。与此同时,通过与发达国家和
地区的比较,查漏补缺,借鉴成功的发展经验对于推动我国由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转变,
风电产业由规模向质量转变,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在对海上风电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山东省海上风能资源进行潜力分析,
然后对比欧洲主要海上风电利用强国的海风场项目的成本构成,推算出山东省海上风电项
目的投资规模以及成本构成比例,进一步通过关键财务指标对山东省海上风电项目进行盈
利分析和财务敏感性分析,设计出山东省风电利用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模
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山东省海上风电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
指出山东省当前风电发展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提出加快海上风电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海上风电; FAHP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F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