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通过对国有企业董事会层面、监事会层面、经理层面以及激励机制
和外部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了国有企业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当然,目
前我国国有企业并没有因为公司治理的不完善而导致恶性后果,这主要是因为我
国的国有企业大多具有垄断色彩并受到一定的保护,但是个人认为:这种后果没
有发生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
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当下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急需完善:
(1)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国有企业“三会”人
员任职条件的界定。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适用于《公司法》,《公司法》对公司“三
会”人员的任职条件虽有规定,但对其是否可以兼任两职以及可否兼任经理人员
的规定没有明文规定,因此应该有具体的条文来限制相互兼职的情况;
(2)要完善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职业经理人是我国的稀有人力资源,目
前,国有企业的经理一般由内部人员出任,很少从市场上招聘。这样就容易导致
经理人员的行为短期化和角色错位;
(3)要切实改革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内部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机
构、监事会以及独立董事,充分体现这些机构或人员的功能价值。
关键词:公司治理,一股独大,委托代理,独立董事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
1.2研究的主要内容...........2
1.3本文的主要创新...........2
1.4本文主要研究思路.......3
第二章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4
2.1公司治理的提出...........4
2.1.1进行公司治理的原因..........4
2.1.2不进行有效治理的后果......5
2.2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6
2.2.1股权结构.............6
2.2.2代理问题.............6
2.2.3监督机制.............7
2.2.4科学决策.............7
2.3如何达到有效治理.......8
2.3.1权利结构中体现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8
2.3.2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完善...............9
2.3.3建立健全外部治理机制......9
2.4本章小结....10
第三章国外公司治理案例及借鉴...........11
3.1新加坡淡马锡:构建有能力的董事会........11
3.2美国80年代的IBM公司的治理结构.........11
3.3启示............12
第四章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14
4.1董事会层面.14
4.1.1一股独大,小股东利益难以保障.....14
4.1.2董事会代替股东会............16
4.1.3独立董事“不独立”.............17
4.1.4经理形成“三个代替”.........18
4.2监事会层面.19
4.2.1人员产生关系使监事不具有独立性..19
4.2.2监事会无监督手段行使职权..............20
4.3经理层面.....21
4.3.1经理的产生促使其行为短期化.........21
4.3.2总经理兼董事或董事长....22
4.3.3角色错位...........22
4.4激励制度.....22
4.4.1高层管理者的薪酬与经营业绩不成比例...........22
4.4.2经理层报酬缺乏长期激励.23
4.5外部审计监督..............23
4.6本章小结.....24
第五章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对策..25
5.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解决“一股独大”与董事和监事的独立性问题............25
5.2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25
5.3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26
5.3.1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责和角色定位......26
5.3.2建立健全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27
5.3.3建立健全独立董事的激励和约束机制...............27
5.4完善监事会监督职能..28
5.4.1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28
5.4.2规范监事的产生制度.........28
5.5完善高层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28
5.6科学选择经理人员,避免形成“三个代替”.29
5.6.1经理人选择........29
5.6.2经理人不能进董事会.........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