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技术报告汇编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划科技司
二〇〇七年九月
前 言
科技进步支撑和引领安全发展。大力推进安全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化解制约安全生产深层次矛盾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有力支撑,也是建设平安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及安全科技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针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共性、关键性安全生产技术难题,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科研攻关,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安全装备水平”,把“推动安全科技进步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治本之策”。
“十五”期间,全国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为中坚力量、社会广泛参与、国内外密切合作的“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培育了一支具有较大规模、较高水平的安全科技队伍,在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重大工业事故预防预警与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普查及监控、事故重大隐患治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得到推广与应用,安全科技进步支撑和引领“安全发展”的作用日趋显著,有力促进了全国安全生产继续保持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
“十一五”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安全生产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安全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要始终坚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依靠相关部门、依靠企事业单位、依靠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和密切合作。努力推动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要素落实到位,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引领支撑安全生产。坚持一手抓研发攻关,一手抓推广应用,典型引路、集成推广,使那些技术成熟、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尽快普及,转化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先进生产力。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围绕安全生产“落实年”和“攻坚年”的目标任务,针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技术的紧迫需求,确定了煤矿瓦斯高效抽放技术与装备、煤矿安全网络化综合监测监控系统、矿井提升安全保护技术与装备、矿山井下人员位置监测技术与装备、非煤露天矿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危险品和长途客运车辆行驶监控技术、高安全性烟花爆竹药剂与生产技术、重大危险源监控与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生产过程高可靠性安全管理体系等九项安全生产优秀科技成果“十一五”重点推广方向,将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这些优秀科技成果的推广将为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发挥积极的作用。
“2007安全生产优秀科技成果论坛” 将就上述九项安全生产优秀科技成果重点推广方向进行交流研讨。本次论坛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划科技司主办、总局通信信息中心承办。本《汇编》由总局通信信息中心编辑发行。
目 录
煤矿瓦斯高效抽放技术与装备
煤与瓦斯突出厚煤层群保护层开采与瓦斯预抽防突技术 张振龙 / 1
煤矿安全网络化综合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安全网络化综合监测监控系统 马平 /21
红外气体分析技术在煤矿甲烷检测领域的创新应用 孟伟 /25
矿井提升安全保护技术与装备
矿井提升安全保护技术与装备 贾福音 /28
矿山井下人员位置监测技术与装备
加强煤矿生产安全 规范企业定员管理的新技术 王勇 /31
矿山井下人员位置监测技术与装备 陈荣光 /36
非煤露天矿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
非煤矿山开采爆破公害预测(飞石、地震等)系统 郭金峰 /42
危险品和长途客运车辆行驶监控技术
用高科技手段为危险品运输保驾护航 富斌 /47
重大危险源监控与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
重大危险源监控与监管关键技术成果汇报材料 吴宗之 /54
重大危险源监控与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王三明 /60
生产过程高可靠性安全管理体系
生产岗位安全标准化作业项目 许杰 /65
煤与瓦斯突出厚煤层群保护层开采与瓦斯预抽防突技术
鹤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张振龙
一、南山煤矿及采区自然状况
鹤岗矿区南山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易自燃厚煤层群开采的典型矿井,现主要开采15号和
18号煤层,其中15号层厚度11~15m、18号层12~14m,层间距平均20~33m,均属突出危险煤层,其上、下均无可选择的保护层开采条件。因此研究煤与瓦斯突出、厚煤层群保护层开采技术与瓦斯预抽防突技术对于确保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大意义。
盆底区位于南山矿井田中部,开采的煤层标高为-145~-295m,区域南北长1650 m,东西宽
1010 m,区域2个主采煤层范围为:15层:东至南1断层和南13断层上盘交面线,南至西二区15层五分段溜子道,西至南14断层上盘交面线,北至北五区15层六分段溜子道和北外区15层三分段设计溜子道。18层:东至南1断层和南13断层上盘交面线,南至西二区18层四分段溜子道和F46断层上盘交面线,西至南F11断层上盘交面线,北至北五区18层五分段下块设计溜子道和北外区18层三分段设计溜子道。
盆底区南翼一分段位于盆底区南部(图1),生产水平为三水平,开采煤层标高为-145~-295m,区段走向长780m,倾斜长150m,煤炭储量130万吨。该区段主采煤层为15号层和18号层,均为突出危险煤层。该区上覆11层与15号层间距100~140米,在本区范围内的工作面已于1992年前开采完毕,标高在-50到-110之间;12、13、14层为不可采煤层;下部15-3(18-1)层煤尚未采动。
该区段回风道下部为西二区15层五分段下块,15号层顶分层于2003年1月~2004年3月回采完毕,底板层于2004年1月~2005年4月初回采完毕。溜子道上部为盆底区南翼二分段未采区。切眼右面为矿区井田东部边界。停采线左面为15层未采区域。
该区域构造较为简单,15号煤层厚度7~12米,倾角4°~22°,煤层走向约N75E。
盆底区南翼一分段试验区煤层采用两种防突开采方案分两段开采。前段试验工作面采用基于保护层开采思想的分层开采技术,首采15层一分层作为保护层开采,使15层底分层得到保护和消除突出危险,然后15层底分层采用综采放顶煤技术进行高效开采。后段试验工作面采用基于本煤层预抽的一次放顶煤开采技术,首先通过15号层的瓦斯预抽技术,消除15号层的突出危险,然后采用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技术高效开采15号层。通过15号层的安全开采,作为18号煤层的保护层开采,从而使18号煤层得到保护和消除突出危险,满足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高效开采技术的使用条件,最终实现高瓦斯、易自燃突出厚煤层群的安全、高效开采。
前一种基于解放层开采的分层开采技术将丰富厚煤层群开采无保护层开采条件时的合理、安全、高效开采问题,后一种基于本煤层预抽的一次放顶煤开采技术将大大简化厚煤层群分层开采的工艺,减少煤层自燃发火的几率,若试验成功,将是对原研究计划的拓展和丰富,研究结果将更具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