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提高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质量
发布单位:内蒙古巨华集团大华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小组名称:呼市一中项目QC小组 发 布 人:王小磊
汇报提纲
一 工程概况
二 QC小组简介
三 选题理由
四 现状调查
五 确定目标
六 目标设定的依据
七 原因分析
八 要因确定
九 制定对策
十 实施阶段
十一 效果检查
十二 巩固措施
十三 体会及今后打算
一、工程概况
呼市一中实验楼采用十字型钢骨型钢组合柱,砼设计强度等
级为C40,型钢板厚为30mm,柱截面尺寸为900×1100mm,
900×900mm。建筑高度31.5米,建筑面积23800平米。近几年呼市地
区型钢砼结构也逐渐开始应用,如维多利对面翡翠城商业楼,润宇
附近交通指挥中心楼均采用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强度大、刚度大,承载高,其具有经济、
安全、耐久等特点,适用于多层或高层建筑。从施工技术角度考虑,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不仅是两种结构形式的简单叠加,而是两种两
种结构形式在施工工艺上的搭配和材料特性的互补,在型钢混凝土
组合结构施工过程中,通过QC小组活动,提高了施工质量,保证了
工期。
二、小组简介
2.1小组概况
小组名称 内蒙古巨华集团大华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呼市一中项目QC小组
课题类型 现场型 课题注册号 NO2013002
成立时间 2013.7 活动时间 2013.7-2014.5
小组注册
2013002 出勤率 2次/周 100%
号
课题活动 提高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质量
制表人:王小磊 制表日期:2014年3月28日
2.2小组成员概况
序 小组
姓名 性别 专业 技术职称 小组分工
号 职务
1 组长 王日升 男 工民建 项目经理 全面负责
公司土建工
2 副组长 徐丽丽 女 工民建 施工指导、技术顾问
程师
项目技术负
3 组员 王 宇 男 工民建 方案编制、技术交底
责人
公司土建工
4 组员 呼 和 男 工民建 技术顾问
程师
公司土建工
5 组员 王小磊 男 工民建 管理、资料整合
程师
公司土建工
6 组员 郭 峰 男 工民建 方案、交底落实
程师
7 组员 关瑞东 男 工民建 助理工程师 质量检测、数据统计
8 组员 王艳会 男 工民建 助理工程师 施工管理
9 组员 王海兴 男 工民建 助理工程师 施工技术管理
制表人:王小磊 制表日期:2014年3月28日
三、选题理由
理由一:目前国内建筑中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已越
来越多,但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中对此类内容规定尚不详细,
施工工艺尚不成熟。掌握施工技术、积累施工经验为以后类
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理由二:本工程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结构形式复杂、工
程体量较大,型钢构件的安装焊接、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
等分项工程的施工难度较大基于以上理由,小组课题最终选
定为“提高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质量”。
四、现状调查
对型钢混凝土组合柱进行实验性施工,对影响施工质量的情况进行了调
查、统计、分析,共检测点数300(不合格点数55、合格点数245)合格率为
81.6%。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质量缺陷频率统计表
序 号 检 查 项 目 频 率 点 频 率(%) 累 计 频 率(%)
1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裂缝 14 29.2 29.2
梁主筋偏位、梁柱箍筋绑扎不到位 15 31.3 60.5
3 接茬错台 10 20.8 81.3
4 梁柱接头截面尺寸 ? 性⒗酶?? 他 ? 48 100
制表人:王小磊 制表日期:2014年3月28日
质量影响因素排列图
制图人:王小磊 制图日期:2014年4月2日
五、确定目标
根根据规范要求,严格控制型钢构件的安装、焊接工作,将混凝土的裂缝控
制在允许宽度0.2~0.3mm内,将主筋及箍筋的绑扎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做好各截面的接头工作。通过头脑风暴法,小组成员认真分析,共同讨论将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质量的检测合格率提升到90%。
合格率(%)
90%
100 81.4%
50
现状 目标值
制图人:王小磊 制图日期: 2014年4月2日
六、目标设定依据
小组成员经过讨论,认为实现目标有以下有利条件:
1.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一种先进的施工工艺,已在国内广东、上
海等许多大型工程中成功的运用,是一种成熟的施工工艺。。
2. 本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组织严格、计划周全,且配备的施工班组均
为精干的专业队伍,操作熟练且业务能力强。
3. 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集团公司在资金、技术上的支持
结论: 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目标一定能达成。
七、原因分析
制图人:王小磊 制图日期:2014年4月2日
八、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一:质量意识不强,操作水平不高
确认方法:查阅统计项目部培训记录,检查时间为2013.7.14。
确认标准:全体工人100%掌握各自负责的岗位技能
在型钢混凝土柱施工前,班组长对施工人员进行了班前培训
,培训内容针对施工技术、施工内容、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查阅统计资料验 ,并有班前培训记录,记录中有参加培训人员的签名;在进
证 行钢筋绑扎施工前,再一次进行班前培训,并解决前一阶段
出现的问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如下
表:
考核内容 59 60~70 70~80 81~85 86~90 91~95 96~100
专业技术掌握程
0 36 ? >结论:质量意识不强,操作水平不高是要因!
要因确认二:自检不到位
确认方法:工序验收并形成记录率100%,检查时间为2013.8.5。
确认标准:施工现场有明确的检查验收制度和验收记录,参加单位及参加人员均到位,验
收标准均按规范要求执行。
(1)现场检查工地有明确的检查验收制度;
(2)质检人均按时在工作岗位;
(3)有详细的质检人员检查的记录;
(4)检查标准均按验收规范标准进行。
结论:自检不到位是非要因!
要因确认三:技术交底不祥,未按技术交底施工
确认标准 项目管理责任明确,奖惩制度落实到位
确认时间 2013.7.14 确认人 徐丽丽
经调查项目部的各项管理制度齐全,每一个岗位有岗位责任制,并落实到人,且但奖惩措施落实到位
确认内容 ,导致管理人员责任心较强,工作态度积极。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民意测评,综合考核其责任落实情
况。
考核项目 优 良 中 差
工作态度 16 ? ? 吻榭?15 ? 术交底,未按技术交底施工是非要因!
要因确认四:石子粒径过大、塌落度过小
确认方法:用坍落度检测器和钢尺量测现场检查,时间为2013.9.3。
确认目标:
(1)施工单位应对每车预拌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检查,监理单位至少每十车进行一次平
行检验,检测结果符合规范要求。
(2)外观检验合格,按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见证取样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检测均合格。
结论:石子粒径过大、塌落度过小是非要因!
要因确认五:木模板有变形现象
确认方法:对旧模板进行现场检查时间为2013.8.30。
检测数量 合格数 合格率
平整度 152 80 53%
起皮 164 105 64%
漏洞 121 100 82.6%
结论:木模板变形是要因!
要因确认六:钢构件加工、施工精度不高
(1)对加工钢构件检验,有些构件制作有较大误差,检查时间为2013.9.9。
(2)钢构件吊装、焊接等施工过程的技术检测不够到位,个别有出现夹渣烂根现象;
结论:钢构件加工、施工精度不高是要因!
要因确认七:钢筋间距小箍筋密,振动棒操作空间小,浇筑不完全
现场检测混凝土下料时泵管不能直接对准型钢腹部,用砼下料溜槽对准“十”型钢或
“H”型钢的腹部。对于“十”字型钢柱,砼应从四角对称分层下料,砼下料分层厚度500
㎜,检查时间为2013.9.5。
结论:钢筋间距小箍筋密,振动棒操作浇筑不完全空间是非要因!
要因确认八:对于型钢梁混凝土结构的力学分析还不够
(1)施工前如果未对型钢混凝土结构进行力学分析优化,那么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就不能
达到采用最佳的结构形式的目的。
(2)未进行结构力学分析优化,对于今后的新型结构的发展应用也是不利的。
结论:对于型钢梁混凝土结构的力学分析还不够要因!。
九、制定对策
提高型钢混凝土施工质量对策表
序号 要因 目标 具体措施 负责人 完成时间
对班组进行质量教育,提高量意识
质量意识不强
及责任心;加强技术指导组织工人
1 操作水平 不 操作技术人员考核率100% 王宇 2013.8.12
进行技术学习;进行现场指导,提
高
高业务素质
将不符合要求的旧模板、方木更换
木模板有变形 使施工所用木模板全部达满
4 ;加大对拉螺栓直径;加强对模板 关瑞东 2013.9.2
现象 足施工要求的标准
的检测
派专人去厂家监造钢构要符合要求
钢构件加工、 施工所用钢构件以及施工安
3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安装;安 王艳会 2013.9.15
施工精度不高 装必须100%符合规范要求
装完成后进行及时的检查
对于型钢梁混 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进行模拟实
通过力学分析得到有利于提
4 凝土结构的力 验分析;根据所得数据对组合梁进 王小磊 2013.7.12
高结构质量的结论
学分析还不够 行优化
制表人:王小磊 制表日期:2014年4月2日
十、实施阶段
实施一:加强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及实际操作水平
(1)邀请施工过此类结构的专家现场指导;组织各作业班组来项目部会议
室上课学习,熟悉相关操作工艺,了解施工中的难点、重点,提高操作工人
的技术水平;
(2)通过上课教育,统一思想,让工人意识到本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实施二:控制钢构件加工及现场安装质量
1、派专人现场监督制造,加强对加工厂内钢构件的出厂检验,构件制作误差
过大不允许出厂;
2、吊装钢柱采用专用吊耳吊装;
3、钢柱组对时,要保证钢柱和稳定性和安全性;
4、安装过程中及时校正误差,避免误差积累。
钢柱吊装用吊耳示意图 钢结构组对示意图
实施三:完善工艺,尤其做好模板工程中的检测加固
1、确定施工工艺流程分成两个流水作业段,进行统筹作业,减少两种结构
的相互影响;
2、确定十字型钢柱安装施工顺序;
3、掌握型钢砼组合结构模板支设加固技术。
4、做好砼浇筑振捣工作,尤其对不易填充部位的浇筑;
5、做好各工序之间的组织协调。
砼不易充分填满的部位示意图
实施四: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栓钉连接件的力学分析
主要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钢混凝土剪力连接件进行分析计算,比较了栓
钉连接件的不同布置对其承载力的的影响,有限元单元类型:混凝土选用型
号C30,采用SOLID65进行模型的建立;钢梁材质为Q235B采用SOLID45进行模
型的建立;钢筋选用HPB235级钢筋,采用LINK8进行模型的建立;栓钉带头
栓钉连接件,采用BEAM188进行模型的建立;采用Willam-Warnke五参数强度
准则作为混凝土的破坏准则,钢材的破坏准则:对于钢梁(SOLID45)、钢
筋(LINK8)和栓钉(BEAM188)本构关系均采用双线性随动强化模(BKIN)。
栓钉 单排布置网格划分示意图 双排布置网格划分示意图 折线布置网格划分示意图
栓钉连接件不同排布形式组合梁 栓钉的应力云图
荷载-挠度对比图
由图可知采用栓钉双排布
置极限承载力要大,折线
形其次,极限承载能力最
小的是采用栓钉单排布置
方式,因此在实际的工程
中应当采用双排布置的栓
钉剪力连接件。
双排栓钉连接件现场应用图
十一、效果检查
1.工程检查:在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对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进行实测实量检查,
混凝土浇筑质量、梁主筋、梁柱箍筋绑扎等满足规范要求,且达到较高的合格率;
接茬错台也得到很好的控制,得到了甲方和监理的好评,检查如下表:
影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质量的情况统计表
检查 合格 合格率(%
序 号 检 查 项 目 不合格点 不合格率(%)
点 点 )
1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裂缝 50 48 96 ? 、梁柱箍筋绑
2 50 46 92 ? r>3 接茬错台 50 48 96 ? 截面尺寸 50 47 94 ? 根 50 49 98 ? 48 96 ? 286 95.3 14 4.7
制表人:王小磊 制表日期:2014年4月2日
前后数据比较:
序 号 检 查 项 目 活动前合格率(%) 活动后合格率(%)
1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裂缝 72 96
2 梁主筋偏位、梁柱箍筋绑扎不到位 70 92
3 接茬错台 80 96
4 梁柱接头截面尺寸 92 94
5 夹渣、烂根 94 98
6 其 他 96 96
合 计 81.6 95.3
制表人:王小磊 制表日期:2014年4月2日
过本次QC小组攻关活动,我们有效地提高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
质量。经过现场对300个点实测,合格点为286个,合格率为95.3%。比目
标设定值90%高出5.3%,收到了较好的质量效果。
2.专业技术方面:通过本次QC小组创新活动,小组成员不仅学习了质量管理和QC小组
活动的科学方法,而且在专业技术上对施工工艺、技术创新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有了进一
步的认识。
3.管理技术方面:小组成员学习了采用科学的PDCA循环程序来开展工作,在工作中的
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并且在工作中能够科学的以客观的事实—数据作为决策
依据。
4.综合素质方面: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个人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QC知识以及统计方法的应用水平均得到了提高;
5.经济效益:
(1)在受力相同、结构形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QC所采用的型钢混凝土结构与纯钢结
构和纯钢筋砼相比较,其综合经济效益应比钢结构和钢筋砼结构高。
(2)由于按期在保证10天完成一个作业层的前提下,在图纸不能及时到位等主要原因
影响下,运用QC在提高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质量的同时提前3天完成施工任务,获得业
主奖励10万。
6.社会效益:通过本次QC活动的开展,全程动态对型钢混凝土进行控制,确保了结构
的整体稳定性,赢得了业主及监理方的好评,保障了公司声誉,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十二、巩固措施
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我们积累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的方
法及施工工艺。我们将就本次活动成果及经验与兄弟单位探讨,以便更进一步
完善该施工工艺,为今后公司施工类似工程创造有利条件。
十三、体会及今后打算
通过参加本次QC活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质量得到了大
大提高,我同时深深体会到工程的质量随时会受到操作者、施工工艺、
原材料、施工机具、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只要其中某个因素发生
了异常,工程质量将会随之波动,同时感受到质量工作全员性、全过
程性、全方位性的重要性,我们将把本次QC活动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
进行宣传,并及时运用到今后的各项工作中。
小组活动前后综合素质评价雷达图
自我评价(5分/项)
评价项目 创新精神
活动前 活动后 5
创新精神 ? 哦泳?br>团队精神 ? ?? 能力
总得分 14 23
制图人:王小磊 制图日期:2014年4月2日
QC小组通过本次“提高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质量”的现场动态管理,
QC小组成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型钢混凝土施工质量
超过了预期效果,达到95.5%,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率,提高了一
线工人的素质,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各项能力。
我QC小组拟定的下一个课题是“提高钢桁梁架设施工质量”。
成果发布完毕
内蒙古巨华集团大华建筑安装有
限公司QC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