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打捆机生产线柔性化改善
2015年4季度改善成果发表会
农机具事业部
发布人: 徐少华
2015. 12
20 5
10 15
20 25
30 35
403 69 12
15
工龄
N=7
团队口号: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18
平均年龄27岁
平均工龄8.5年
年龄
有经验和指导能力的人员
(3名)
经验薄弱但是有干劲人员
(4名)
改善小组介绍
目 录3 4
一、选题背景
打捆机生产线TT为50Min,
在旺季生产中每天需要工作10小时,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现状调查
作业时间、人员配置差距较大
瓶颈
时间:Min
人数:个6 打捆机生产线柔性化改善
三、目标设定
本次改善的目标:生产线节拍时间由原来的50分钟降低到37分钟。
四、要因分析
四、要因分析
装配时容易造成机架的磕碰划伤
小零部件繁多
配合作业时容易挤伤、砸伤
秸秆粉碎牵引装置小零部件繁多,装配周期长造成生产线柔性生产无法运行;
四、要因分析
打结器分装工位为关键工序,质量要求较高,作业周期较长,且分装作业与吊装作业为两个独立操作位置,可以进行分工序作业。
工艺布局不合理
同步调整的作业内容为单一整机同步调整工作,作业不能再次拆分,现三人作业过程中存在作业干涉现象,经验证本工位两人作业效率最高
四、要因分析
工艺布局不合理
五、实施改进
针对上述三个工位的问题,通过团队全体人员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结合改善线平衡的六大方法对问题制定了改善方案。
改善线平衡的六大方法
线下拆除工艺牵引梁,安装正式牵引梁
12
线上取消牵引梁装配,又因取消牵引梁安装后导致后续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故设计工艺牵引梁替代牵引梁上线安装
第一次改善:针对小零部件繁多,消除瓶颈工序的改善
五、实施改进
缺点一:改善后生产线工位数由16个变为17个工位
缺点二: 出现重复拆装作业,增加了牵引梁吊装工位的劳动强度
缺点三: 由于下线安装无行车,装配过程中易造成磕碰,降低产品质量
缺点四: 人员走动浪费较多
优点一:生产线瓶颈消除
五、实施改进
14
将牵引梁的多个部件的生产厂家合并到一个外协厂家生产,并由该厂家对其进行装配后总成供货
总成供货后的牵引梁
上线工位吊装牵引梁总成
第二次改善:针对小零部件繁多,装配效率低的改善
五、实施改进
工艺布局不合理改善
五、实施改进
同步调整工位的作业内容不能拆分,且人员作业周期较长,如增加人员会出现作业干涉现象,经验证本工位两人作业效率最高
打结器安装工位作业内容主要分为打结器分装和打结器总成吊装两部分,独立操作位置且作业周期较长,可以分为两个作业项
护罩安装工位
并行工位
同步调整工位1
打结器工位
五、实施改进
工艺规划调整
打捆针安装
同步调整工位2
50Min/2台
并行工位70Min/2台,其他工位TT≤37Min
飞轮安装工位
时间: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