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基于幼儿园棋弈游戏培养幼儿抗逆力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心理健康教育向下延伸。近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这种重视从成人开始不断地向下伸延:先是国家教委在中小学德育大纲中规定:必须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接着是国家教委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五条对教育总目标的阐述中明确地提出: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宁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把这样一些关于系列心理健康的问题写进教育目标,并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作出规定,这是教育的一大突破,一大发展,它足以说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基础,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将对幼儿今后的终身发展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
当今独生子女抗逆能力弱。当前由于独生子女的急剧增多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不少家长片面地重视知识教育,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目前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娇惯、胆怯、自私、独立性差、缺乏耐挫力、自我保护意识差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幼儿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在我园的日常工作当中,常听到家长有这样的感慨:我家小孩“输不起”,在游戏中输了,便不认输,发脾气,甚至退出不玩……幼儿园的许多教师也强烈反应:在教学过程当中,许多孩子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会与同伴产生冲突,在生活中、学习中碰到一点小困难就退缩、哭泣等。因此,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培养与提升幼儿时期必备的抗逆力,?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不容易跌倒,以正确、乐观的态度战胜困难,这是当前摆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首位,在幼儿时期,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初步的培养。
棋弈游戏具有培养幼儿抗逆力的独到功能。当今,棋弈游戏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非常受欢迎的博弈游戏之一,椐专家介绍,5—6岁是孩子学习下棋的较好阶段,其中6岁为最佳阶段,6岁前后正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这时其理解力显著提高。这时教他下棋,还可以更多地进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孩子下棋有很多好处,下棋可能锻炼孩子的判断能力。在对局中判断先走哪个再走哪个,哪一方占优,自己这一方有没有危险等等,都需要一定的判断力。下棋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曾经用过的招术,再用,他能看得出,这便是一种记忆。下棋还能锻炼孩子思维的推理和空间想像能力。当然,下棋只是作为一种棋弈游戏,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对于多为独生子女受到娇生惯养的现代孩子来说,它能做到的还有一种独到的功能就是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能拥有一份输的起的精神,提高孩子面对困境的抗逆力。
基于以上课题背景,为全面挖掘棋弈游戏中的价值,系统地开展有趣的适宜5-6岁幼儿的棋弈游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矫治幼儿心理问题行为,培养乐观开朗、聪明坚强的下一代,我们确定了“基于幼儿园棋弈游戏培养幼儿抗逆力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实践探索。
二、概念界定:??幼儿园棋弈游戏?????幼儿抗逆力
幼儿园棋弈游戏——这里的棋弈游戏特指针对5-6岁幼儿对象在幼儿园开展的棋弈游戏活动,它选择了适合幼儿阶段孩子进行的棋弈内容,以各种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棋弈游戏产生兴趣,发展思维,获得愉快体验,同时它更注重的是棋弈游戏的教育功能及在棋弈输赢过程中使幼儿养成正确竞争意识,增强抵抗逆境的能力并建立良好伙伴关系等蕴涵的的教育价值。
幼儿抗逆力——抗逆力(resilience)大致相当于“挫折承受力”、“耐挫力”等概念,是指一个人在处于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时的心理协调和适应能力,即一个人遭受挫折后,能够忍受和摆脱挫折的打击,在逆境中保持健康、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能力,是指处理问题时必需有的自我控能力、情绪处理及调适能力、处理冲突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在幼儿时期必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