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常用范文 > 礼仪庆典 > 开题报告:《培育童谣文化,促进幼儿礼仪发展的研究》DOC

开题报告:《培育童谣文化,促进幼儿礼仪发展的研究》DOC

xwsx2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幼儿 幼儿报告
资料大小:10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10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5/4/28(发布于广东)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开题报告:《培育童谣文化,促进幼儿礼仪发展的研究》
“培育童谣文化,促进幼儿礼仪发展的研究”开题报告 供稿人:高月桂 单位:马陆智慧幼儿园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刘晓东曾经说过:儿歌(又称为童谣)是儿童“心灵的游戏”。国外的幼儿园一直很重视渗透童谣的继承与培养教育,并采取各种措施开展童谣教学。日本的幼儿园和小学特意组织孩子们学唱古老童谣。请退休的老爷爷、老奶奶应邀担任孩子们的老师。东京、大阪等大都市的小学还举办“学唱童谣”比赛,提高幼儿对童谣的热爱之情。英国把童谣看成一门正式的学问,编成启蒙教材,由保姆和幼儿园教师做系统的介绍.”对英国的孩子来说,五岁以前是属于童谣的时代”,英国的儿童教育是在童谣的引导及推动下才有成效的。我国在2001年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明确表示要把民族文化作为对未成年教育的内容(“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随后不少省市已经把传统文化(如民间游戏)的研究课题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北京市在童谣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成绩,他们在某小学建立实验班,每周开设一节童谣课,由专职老师授课,采取游戏、节目等多种方式,将新式童谣传教给学生,取得了良好活动效果的社会效应。2005年北京市各中小学组织童谣诵读与编写,作为学生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宣传礼仪的有效载体,出现大量以校园礼仪为主题的童谣。他们在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和北京少儿图书馆的帮助下,收集编写出校本课程《童谣伴童年》。随着奥运步伐的临近,“唱响新童谣,礼仪伴我行———北京市小学生新童谣诵读会”则以北京新童谣为主要内容,以迎奥运、讲礼仪为主题,通过学生诵读童谣、演情景剧、现场创编童谣等形式,掀起学生诵读童谣的热潮,用童谣这一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2006年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各中小学学习、借鉴北京市的经验,积极开展推广普及新童谣和儿童诗歌的活动。中华新童谣读书宣传活动组委会组织了2007年“新春文明礼仪新童谣、春联征稿活动”。很多的诗人、作家也走入童谣文化推广的活动中。上海彭浦新村街道把社区童谣文化加快建设成新服务项目,重庆则将童谣文化送社区。楠溪江童谣文化研究院则通过童谣对少先队员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培育乡土情结,弘扬民族传统灿烂文化的精神,活跃少先队思想道德的体验教育活动。四川成都很重视挖掘他们的川西童谣价值,将童谣与游戏、生活相结合,传承民族文化。随后,全国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把童谣与“礼仪”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各样以童谣为载体的活动让孩子以礼仪为中心来寻找或自编童谣。上海市教委在2006年发布文件,要求传承上海本土文化,可以采取学唱上海童谣等方式,加深儿童对上海乡土文化的感知和了解。很多中小学已经开始了相关工作。宝山的泰和新成小学作为上海市民间文艺协会儿歌创作实践基地,将学校教育融入到社区文化教育中,运用童谣育人,将童谣内容与主题活动整合,将童谣与环境互动,还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编童谣,给教学带来了活力。普陀区在小学生中广泛征集文明童谣,开展“快乐童谣快乐传,歌唱文明礼仪歌”童谣创编展演活动,并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2007年9月上海新版校车则用童谣全力宣传礼仪文化。 上述活动反映了各个国家和我国社会各界能意识到童谣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能采用较适宜的方法调动学习者自身的积极性来走进童谣,激发了他们对童谣的了解和兴趣,不仅促进了学习者语言的发展,也促进了文明礼仪的发展,给孩子健康的童年,更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但是他们都忽视了童谣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作用、尤其是童谣与礼仪方面的整合研究,未能更好地发挥童谣在促进幼儿园幼儿礼仪发展方面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短的歌谣。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培育童谣文化,促进幼儿礼仪发展的研究”是指通过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