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自主探究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我校课题组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型教学中自主探究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自申报立项至今已走过了第一阶段.在这一研究阶段中,课题组成员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大胆实验,不断探索,取得一些成绩.现对本阶段课题研究实验情况做以下小结.
一、课题研究进展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自立项以来,课题组以课程理论和先进的研究经验为指导,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前沿的课改理论,以教育教学类专著为主要理论学习内容,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数学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材料,特别是关于“数与代数”中关于计算教学这部分的总目标、学段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学习,另还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以学校每周的集体学习活动为依托,强调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全体课题组员坚持每学期学习一本有关教育理论书籍或每月学习一本教育类杂志,以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我们充分利用假期和集中研讨的时间,采用书本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等形式开展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明确了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教师的使命不是单单地教数学,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有了这样的共识,我们课题组更加理解了研究意义,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关注的重点.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本阶段课题实施分三个环节进行: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采取集中探讨、反复观摩、评讲评学等方式,重点研究7-8节课,边教研,边总结,通过对计算教学课型中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等进行适当研究总结.其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参加“数与计算”课型优质课评比活动,活动采取“一课三议”的形式,每位老师都积极参与,精心备课,上课,评课,掀起了“数与计算”课型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的热潮.最后,在此基础上,组织进行了计算类课型的优秀教学案例评比,推动工作,表彰先进,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促进作用.
通过一系列类似的调查问卷、随机访谈、测查检验、课堂记录、数据整理,我们获取了来自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为计算教学中自主探究模式实践研究活动提供了实际依据.例如:为了全面地、有目的地了解学生实际的计算能力水平, 2011年3月,我们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了计算能力测试,针对学生计算能力以及计算习惯归类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学生的计算状况不容乐观,正确率偏低、计算速度慢是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反映出孩子们不善于总结解题方法、学习方法.避免学生做错题应从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训练学生的专注力两方面努力.为了全面地、有目的地了解学生实际的数学学习情况, 6月,课题组对学生进行了有关数学学习情感、期望、能力、方法的学生调查问卷.通过对答卷情况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较有信心,但在学习方法上,大部分学生急需教师的指导,希望教师给予帮助,自主探究的能力有所欠缺,从而推论我们这项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实施基础,会得到学生的配合,也适合长期开展,具有长期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具体实施
(1)通过已有的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方法有效性的因素,在教学中积极寻求对策,有目的地控制和改进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依托教材,开展实践和研究,区分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学习方法,能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正确运用学生喜欢的数学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探索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多元化和有效性.
(3)通过实践和研究,促使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形成平实有效的教学风格,提高教科研能力.
(4)及时反思、交流、展示为课题研究形成结果.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课题组教师及时交流平时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大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月课题组活动时间,定期对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反思,交流研究心得;结合学校赛教活动、开放日观摩活动、论文交流评比活动、教研展示活动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