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管理专题 > 计划管理 > 大学城网站项目商业计划书DOC

大学城网站项目商业计划书DOC

大庆人网***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32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0/4/7(发布于黑龙江)
阅读:3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第一部分项目简单描述
一、引言
“大学城”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现象,率先出现在英美等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通常指的是大学发展过程中,大学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大学聚集在一起,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常常被人们称为大学城(University Town)。《教育大辞典》把大学城解释为:围绕大学建立的社区。人口一般在5——10万,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便利的食宿、交通等条件。如意大利的波洛尼亚、英国的剑桥和牛津、日本的筑波等。大学城的功能主要是为高校提供基础设施和后勤系统社会保障,通过一定机制吸纳高校入城办学。国外大学城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生成,如美国的波士顿,英国的牛津、剑桥等大学城,它们都经过百年以上的历史自然形成;另一种是主动构建,如美国的密苏里、日本的筑波大学城等,它们是二战后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由国家、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多方合作而共同构建的。 在中国,大学城建设是20世纪90年代继高校合并、高校扩招之后高教领域的又一大手笔。2000年8月,廊坊东方大学城拉开序幕,其后上海松江、北京昌平等大学城相继拔地而起,仅两年时间,全国规划建设的大学城达50多座,涉及21个省、市。2002年投入325.89亿元,校园建筑总面积达1436.97万平方米,容纳高校134所,在校学生59.7万人。时至今日,大学城建设仍风起云涌,而且争先恐后做大文章,且有相当部分占用了耕地。 大学城在中国的迅速崛起,其原因主要是:科教兴国大前提,高校扩招大背景,城市化加速大契机。与传统办学模式相比较,大学城具有社区管理政府化、教育资源共享化、基础设施市政化、师生生活社会化、运转机制市场化等特色,研究者普遍认为,大学城建设有利于扩大高等教育供给,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办学质量,它闯出了一条集约化发展之路,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带来了蓬勃生机
国内著名大学城案例:广州大学城概况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是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广州大学城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可容纳学生18万-20万人,总人口达35万-40万人(包括村镇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估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200亿-300亿元。首期建设的小谷围岛约17.9平方公里,进驻十所高效,分别是:国立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广东工业大学,约2400亩。广州大学城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领先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广州的文化胜地,广州大学城可以极大地推动广州市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2004 年 9 月第一批约 4.5 万名大学生已先行进入大学城, 2005 年 9 月后在校学生人数为 10 万, 2007 年大学城全部建成后总规划人口预计将达到 35 万人,相当于一座中小城市
————————摘自 百度百科
“大学城”这种新的模式正在中国迅速的崛起。我们抓住这次机遇,建立一整套的网上社区,包括大学城电子地图,网上购物,二手交易平台,大学城问吧,大学城贴吧,论坛等的一系列服务板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