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普通病区出现疑似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应急演练脚本(应急隔离区版)
一、演练宗旨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降低新型冠状病毒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提升全员疫情应急处置实战能力,结合医院实际,特组织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
(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防护的认识,熟悉掌握新冠肺炎医院感染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以及报告流程,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增强医院工作人员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防控处置能力,提高感控意识和防护能力,确保“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或降低感染暴发几率。
(二)检验应对医院疫情突发时所需的应急队伍、设备设施、抢救药品、器材、防护用品等方面的准备情况,以便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及时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三)通过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任务,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完善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二、演练人员组成
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预防保健科、器械科、药剂科、总务科、检验科、CT 室、新冠专家组、普通病区医务人员、工勤人员等。
三、演练内容和要求
呼吸内一科普通病区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后,经询问病史,疑似为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立即置患者于应急隔离病房,科室的医务人员落实好感染防护措施,并转运患者做相关检查。经院内专家会诊,确诊为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并转至定点医院继续治疗。封闭普通病区,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单间隔离,落实床单元、环境、物表、空气的终末消毒。
为确保培训演练效果,对参与演练的工作人员实施演练前培训,根据实际进行模拟演练。由感染管理科牵头,医务科和护理科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组织并落实好医护、医技人员对新冠确诊患者的接诊、转运、检查等消毒隔离、防护措施。
(一)场景设置及演练流程
呼吸科责任护士对患者和陪护家属体温检测时发现6床患者王某体温 37.5℃,自诉头疼、咽痛已有两日。经仔细询问后,承认自己居住村户有从沈阳市(中高风险地区)返乡的务工人员,无密切接触史,入院时故意隐瞒信息。责任护士立即报告主管医生,主管医生通过询问接触史并认真诊查后,未发现明显发热原因,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科主任上报医务科、感染管理科、预防保健科、护理部。
医务科上报主管院长,实施启动《XXX 医院普通病区新冠肺炎医院感染应急处置预案》,组织科室工作人员穿好防护物品,把患者转入病区应急隔离室,立即进行咽拭子采样,血液采样,交检验科专职人员即刻送检。
病房通知医学影像科(CT 室),CT 室做好登记,要求技师规范穿戴防护用品。按照指定转运通道将患者转运至 CT室,根据《医学影像(CT)检查感染防控流程》落实相关工作,将检查结果反馈至主管医生和救治专家会诊组微信工作群。患者检查结束,实施终末消毒并做好记录。
专家组依据患者血常规、新冠抗体、肺 CT、新冠核酸四项检查结果进行会诊,排除新冠感染可能,建议将患者在应急隔离室继续留观,并在第 3 天、第 7 天、第 14 天进行核酸检测。考虑目前是新冠肺炎的疫情流行期,组织相关部门和院内专家共同研讨分析患者的病情和流行病学史,根据部门职责制定工作方案。
医务科长:依据流行病学史和症状诊断,呼吸科主管医师上报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核酸检测和肺部 CT 确诊后,告知科室主管医生采样咽拭子标本,采集标本按要求包装、消毒后放入生物安全转运箱,主管医生与检验科专职人员交接标本进行检测。检验人员按二级防护穿戴要求,待患者诊断明确后进行后续诊疗工作。向主管院长汇报,呼吸一科病房收治疑似新冠患者,对病区实施临时封闭管理,待专家组依据检查结果会诊后,做下一步诊疗或转诊定点医院准备。
CT 主任:双肺下叶外带有大片磨玻璃阴影,疑似新冠肺炎指征,及时上报。
专家组成员:经专家对患者综合考虑,建议转隔离病房继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