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安远县双芫乡圩镇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2016)
一、现状概况
圩镇是安远县双芫乡乡政府所在地,地处安远县北端,距县城65公里,西与信丰罗丰头毗邻,北与赣县小坌交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乡镇。圩镇总耕地面积423亩,主要农业产业有西瓜、果业、朝天椒、生猪等,特色产业有油茶、烤烟、养蜂等。 该组道路系统不完善,多为沙石土路起伏较大; 圩镇外围的电力、通讯设施较为齐全,电力、通讯已经全部通到地块内;地块内排水设施不完善,居住环境质量较差。村民以引用山泉水为主,也有部分水井,饮水质量较好,自来水(山泉水)覆盖率是达35%。
区内现状建筑质量较差,全部为当地村民住房。居住人口约为465人,有住户126户。人均纯收入1300元左右,人均耕地0.93亩。住房以土木、砖木结构为主,有少量的砖混结构,建筑层数以1层为主,少量为2层楼房。
特别是圩镇内集市布置混乱,随意在主要道路边摆摊,而原有的圩亭被废弃。
根据圩镇实际情况,规划主要从解决圩镇“脏、乱、差”的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村民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重点改善集市的合理布置。并逐步改善本区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从地理位置来看,该区远离市中心、周边交通便捷、景观资源丰富,是新农村建设的理想之地。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3、《安远县双芫乡城市总体规划》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5、《村镇规划标准》
6、村小组理事会及村委会、乡政府的意见
7、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
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及总平面规划
1)指导思想
根据圩镇的实际地形的不规整性、地形的多变性、场地竖向的起伏性,以及结合农村原有的自然特色。圩镇的规划设计应采取“统一规划、长期控制、分步实施”开发建设模式,将圩镇现有的背山面水的建筑形式充分的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既舒适经济又具有农村特色的联排独院。利用方格网式的道路形式将整个小组串联成一个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的不可分割整体。使村民能与山上的景观和水面充分的联系起来。
作为新世纪的新农村建设工程,设计须具超前性、先导性,达到高起点、高标准。设计应该能做到既能满足村民的居住生活又能满足村民的生产两个方面的需求。
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新农村空间环境为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2)总平面规划
圩镇新农村建设的总平面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的设计指导思想,以节约用地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为目标。一共安排了新住房53户,保留住房114户,共167户。建筑单体户型采用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村落里面采用赣州市新农村建设标准户型B-2型(8户),每栋占地面积99.08平方米、局部三层、建筑面积247.41平方米,D-9型(45户),每栋占地面积110.59平方米、两层、建筑面积221.18平方米。一些近期新建的新房,近期不可能进行改造情况下,规划按照统一规划,长期控制、分步实施的模式,按长远规划模式建设。
3)道路交通组织
道路交通组织重点体现“便捷,安全,利于生产”三大特色,根据小组的规模和现有特点,近期圩镇从龙布到双芫的二级右路引入主入口。圩镇采用三级道路系统:小区主路为6米(注:集市道路为9米),次路为4米,宅前道路为3米,少数2米。
4)绿化系统与环境景观
本设计的绿化系统坚持以“一个中心、一条河边绿化带、多点布局”的原则,基本上维持农村特色的自然景观。呈现农村的鸟语花香的氛围,在环境景观设计中,对环境的整治方面应该着重考虑雨水、污水的排放,环境绿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