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管理体系文件审查
一、 概述
文件审查的目的是:确定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是否满足CNAS认可规定的要求。
文件审查通常在实验室内审或管理评审之前进行,目的是使管理层了解管理体系的基本信息和现状,为后续的内部审核或管理评审活动作准备。
文件审查范围包括:质量手册、主要程序文件,以及诸如作业指导书、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检测/校准方法、操作规程、规章制度、正式向客户签发的检测报告/校准证书、检测/校准委托书等其他文件。
文件审查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管理体系文件的充分性:
充分性要求实验室管理体系结构合理,体系要素(过程)符合CNAS认可准则及其应用说明的要求;
充分性要求实验室管理体系符合CNAS认可规范文件(例如量值溯源的要求、能力验证规则的要求、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要求、认可标志和认可证书的管理规则的要求等等)要求。
对根据CNAS认可准则所选择(识别)的管理体系要素(过程)是否给予了适当的表述,并根据控制的需要对要素(过程)的细节及要素(过程)之间的关联合相互作用,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展开。
管理体系文件的适宜性:根据实验室检测/校准活动范围大小、人员素质高低、人员数量多少、资源配置情况等特点,建立并维护结合实验室自身特点的管理体系。
依据CNAS认可准则要求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要素剪裁适当,满足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需要,满足实验室检测/校准结果质量的要求;
要求文件结构、层次合理,文件之间协调、统一,逻辑关联、接口协调一致;
对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JJF 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如计量标准考核文件集、ISO 9000)的引用情况,包括母体组织管理文件的引用情况。
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
体系文件是否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理解、获取和执行?
是否建立了文件控制程序,对文件的状态进行控制,包括文件版本控制、修订状态控制、标识等;
实验室的重要试验设备、环境、检测/校准工作范围、检测/校准项目、检测/校准方法等发生重大改变,以及其它可能影响实验室活动和运行的变更时,相应的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计划…等等)是否能够及时调整和变更?
实验室建立并运行的管理体系,能否确保实验室通过“应用内部和外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二、 《质量手册》审查内容
是否清晰明了地描述了实验室或其母体组织的法律地位;是否按照CNAS认可准则的要求说明了实验室与母体组织的关系?
是否描述了实验室的职能及所从事的技术活动范围?
是否规定了实验室内部机构、职责和外部隶属关系,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是否阐明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承诺:是否由最高管理者发布或授权发布了质量方针声明?
是否按照CNAS认可准则的要求明确了技术管理者(技术负责人)和质量主管(质量负责人)的责任和作用?
是否对任何影响实验室检测/校准结果质量的岗位进行了描述?是否按照CNAS认可准则要求对其资格和培训的方针予以说明?
是否描述了相关方的(客户、供方、主管机构和CNAS)的关系,包括对母体组织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引用?
是否按照CNAS认可准则要求包含了文件控制程序或对其的引用?
是否按照CNAS认可准则要求包含了内部审核程序或对其的引用?
是否按照CNAS认可准则要求包含了不符合工作程序和纠正措施程序或对其的引用?
是否按照CNAS认可准则要求包含了管理评审程序或对其的引用?
是否按照CNAS认可准则要求包含了其他程序和指导书或对其的引用?
是否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对质量手册予以管理,包括审核、批准、标识、分发、修改、版本等?
三、 程序文件审查内容
是否按照CNAS认可准则编制了相关程序文件?包括:
实验室的职能及所从事的技术活动范围文件和质量管理的文件;
描述实验室开展检测/校准活动条件的文件;
规定实验室内部机构、职责和外部隶属关系,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的文件;
处理相关方的(客户、供方、主管机构和CNAS)关系的文件;
内部审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