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时间:2022年6月18日
立项号
2021XKT-ZXHX059?
课题名称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
王佩
负责人
所在单位
周至县二曲初级中学
课
题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一、开题准备阶段,全体课题组成员分工,给每个人明确自己的研究任务。
二、调查了解化学课堂教学状况
我们以问卷调查、座谈了解等方式,对课题组成员所在班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化学课堂状况的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状况,分析和研究了影响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种种因素,为寻找相应的学法指导提供依据。经统计分析,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有教师教的原因,也有学生学的原因,也有教学评价的原因。就学生学的原因来说,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常发现,学生的思维简单,不善于寻找知识间的关系,缺乏将知识网络化、综合化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而是将书本内容孤立、凌乱机械地记忆。
就教师的原因而言,多媒体信息化使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为了赶课堂进度,而对学生进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课堂容量大、知识枯燥乏味,很难提高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爱上化学,老师轻松执教。
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法指导的实践探索
本课题组老师作了如下探索:
1、转变观念,树立有效课堂教学意识。
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教师要树立教学效率意识,充分认识教学效果并不完全和教学时间和课堂讲授时间成正比。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要勇于拷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要善于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无效、低效行为,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减少、消灭无效、低效教学行为。不能一味追求教学的当前效果,更要注重教学对
学生发展的长期影响。
2、指导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学习的主体,是教与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先着重研究对新授课-酸碱中和反应、化学式的书写,实验课-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检验以及中考复习课等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学法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研读、归纳、质疑为主体,以教师的引导、辨析、点拨为主导,把复习的主动权切实交给学生。教学设计应以学生所求、学生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例如:对于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可以采用对的方法。再如:我们对于一些比较抽象难理解的化学名词和概念,可以利用动画、视频的方法给学生讲解,就不仅能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也有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灵活运用知识和发展
智能奠定基础。
3、精讲精炼,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
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要具有针对性才是最有效的。为此,教师必须要立足教材,分析、把握好《考纲》的要点。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从学生
的实际出发,及时调整教学的计划、内容和方法。在新授课教学中,针对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寻找简单、形象、通俗的材料进行授课,使学生能主动接收新知识并且变成自己的财富应用于考试与生活中。实验课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复习课教学中,先对复习方法做一个统一的策略指导,然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和中考的重点、热点问题,精心挑选典型的例题和习题,并适当进行改题和编题。讲评时,要抓要点、抓本质、抓联系,要讲思路、讲方法,坚持“轻结论、重分析过程”的原则,注重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和一题多变。力争“讲一题一归纳,评一题授一法,解一题晓一类,懂一类能贯通”,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