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HRM > 人力资源 > 人力综合 > 生产岗位要素计点法DOC

生产岗位要素计点法DOC

vincent***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生产 生产岗位
资料大小:10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5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11/19(发布于广东)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生产岗位要素计点法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生产岗位要素计点法
生产岗位评估要素表
评估因素
等级数量
分数
合计数
大要素
细分要素
劳动技能
文化理论知识4 25
120 操作技能4 45
作业复杂程度3 35
预防、处理事故复杂程度4 15
劳动责任
质量责任4 25
100 原材料消耗责任4 25
经济效益责任4 25
安全责任4 25
劳动强度
体力劳动强度4 50 140 脑力消耗疲劳程度4 40 作业姿势3 30 工时利用率和工作班制4 20 劳动环境
作业条件危险性4 20 40 有毒有害危害4 10 噪声危害4 10合 计
400 400 (一)劳动技能有关因素
因素一:文化理论知识
定义:评价岗位对人文、技术理论知识方面的要求
 等级1:(10分)
了解本岗位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知识
 等级2:(15分)
熟悉本岗位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了解相关工种的一般技术理论知识,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等级3:(20分)
岗位专业技术理论要求较高,了解相关工种主要技术理论知识,具有高中或技工学校以上文化程度
 等级4:(25分)
岗位专业技术理论要求高,较全面了解相关工程技术理论知识,具有高中或技工学校以上文化程度
因素二:操作技能
定义:评价岗位操作的技术复杂程度和对技能的积累程度要求
等级1:( 5分)
技术操作技能要求简单
等级2:(15分)
技术一般,操作技能要求一般,需要半年以上熟练期
等级3:(30分)
技术操作比较复杂,操作技能要求较高,需要1年以上实习期
等级4:(45分)
技术复杂,操作技能要求高,需要2年以上实习期
因素三:作业复杂程度
定义:评价岗位操作工艺的复杂程度和岗位间协调要求
 等级1:(10分)
操作工序单一、工作物对象简单
 等级2:(25分)
操作工序较多,工作物对象难度一般,需交叉配合作业
 等级3:(35分)
操作工序多,工作物对象难度大,在多工种交叉作业中起关键作用
因素四:预防、处理事故复杂程度
定义:评价岗位对预防事故和处理事故所具备的能力水平要求
 等级1:( 0分)
对预防、处理事故的技术能力没有专业要求
 等级2:( 5分)
预防、处理事故的技术能力水平要求一般
 等级3:(10分)
预防、处理事故的技术能力水平较高
 等级4:(15分)
预防、处理事故的技术能力要求高
(二)劳动责任有关因素
因素一:质量要求
定义:评价岗位劳动对最终产品的责任大小
 等级1:( 5分)
对最终产品质量基本无影响
 等级2:(12分)
对最终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
 等级3:(18分)
对最终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
 等级4:(25分)
对最终产品质量有决定性影响
因素二:原材料消耗责任
定义:评价岗位劳动对物质消耗影响程度
 等级1:( 5分)
对最终产品的成本基本无影响
 等级2:(12分)
对最终产品的成本影响一般
 等级3:(18分)
对最终产品的成本影响较大
 等纽4:(25分)
对最终产品的成本影响大
因素三:经济效益责任
定义:评价岗位劳动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
等级1:( 5分)
岗位劳动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较小
等级2:(12分)
岗位劳动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一般
等级3:(18分)
岗位劳动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较大
等级4:(25分)
岗位劳动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大
因素四:安全责任
定义:评价岗位劳动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
 等级1:( 5分)
岗位操作环境不会引起伤害事故
 等级2:(12分)
岗位操作环境很少发生伤害事故,损失较轻
 等级3:(18分)
岗位操作一般不会引发较大的伤害事故,损失较重
 等级4:(25分)
岗位操作环境引发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较大,造成的损失严重
(三)劳动强度有关因素
因素一:体力劳动强度
定义:评价岗位劳动者的体力消耗强度
 等级1:(10分)
轻体力劳动
 等级2:(25分)
一般体力劳动
 等级3:(40分)
较重体力劳动
 等级4:(50分)
重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