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新理财新思维
疫情之后——居民风险意识史无前例的提升
腾讯理财通联合券商中国、企鹅调研对国内居民进行调研,并对外发布了《后疫情时代国人财富管理报告》,对疫情后中国居民的财务状况及投资理财观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在经济未完全恢复的背景下,不少居民计划削减支出,以“节流”应对收入下降压力。而在计划增收的各种途径中,41.3%受访者考虑通过“投资理财”进行增收,显示出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补充。同时,71.7%的受访者表示在投资理财中更趋于保守。
保险行业成绩单持续亮眼, 2023上半年再创新高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2023上半年保费同比翻倍增长 2023年上半年人身险保费收入24848亿元 2023年上半年寿险险保费占比超75% 2023年上半年原保险保费同比增长超12%
从上市险企寿险业务表现来看,中国人寿寿险原保费收入4702亿元,同比增长6.9%;平安人寿原保费收入2862亿元,同比增长8.66%;太保寿险原保费收入1551亿元,同比增长4%;太平人寿原保费收入1022亿元,同比增长9.4%;新华保险寿险原保费收入1079亿元,同比增长5.1%;人保寿险原保费788亿元,收入同比增长9.4%。
疫情之后—储蓄存款逆势增加
中国居民住户储蓄存款增加 2020年一季度GDP负增长6.8%,老百姓并没有挣到更多的钱,很多人的收入还下降了。
新增加的储蓄存款,只能来源于两方面: 1、省钱。比如一季度要买车的20万,原来是一笔消费,省下来变成了存款,存款就增加了。 2、搬家。把有风险的投资换成没风险的投资,比如卖掉基金股票甚至房子,换成存款,存款也增加了。
老百姓自己的选择,自然而然的发生。
《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提到,今年前三个月人民币的整体存款增加了14.55万亿,到上月末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07.48万亿。
降低风险
资产转型
结论:资产转型背后体现了老百姓选择防守,落袋为安、持币过冬的心态。
存款持续增加不利于经济良性内循环,也满足不了老百姓高收益的需求。 2023年:个人存款规模创新高
央行公布数据:截止2023年6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84.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78.62万亿元,同比增长11%,
中国人民好富有
未来,我们该如何存钱?
保本理财产品成为历史
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
傻瓜式 理财的时代结束了
在资管新规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普通人能买到的靠谱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少,不管是银行存款、各类宝宝、还是债券等理财产品收益越来越低,风险越来越高!
银行破产存款保险制度落地 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破产 1,兼并大量农信社,农信社违规放贷 2,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
我国第一家破产的银行 2001年,汕头市商业银行破产 1、因高息揽存、挪用资金 2、坏账,支付危机
我国第二家破产的银行。 2020年,包商银行破产 1,兼并大量农信社,农信社违规放贷 2,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
我国第三家破产的银行
安全且刚性兑付的产品唯三:
定期存款、国债、保险
银行理财不能刚性兑付了,
期限越来越长,固收理财也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