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危机管理与事件营销
危机经典:霞飞事件
危机表象
中央电视台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晚会上,对中国八大化妆品企业(其中6家产值逾亿元,4家合资企业)的10种化妆品,因其外在包装不规范而曝光于天下。
引起所有中国人高度关注的,旨在提高产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正震撼着中国大地
国家卫生部"为配合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活动",就对同一问题向全国各省、市发文通报。
全国各大百货站;公司、销售网点均以质量不合格为由。纷纷退货并禁止销售。
。"霞飞",中国十大驰名商标中唯一的化妆品商标,一度代表着中国化妆品行业的骄傲。此刻仅仅以其3个产品小包装的小标签没有中文"合格"字样,就被抛进了危机的漩涡。企业蒙受直接损失30余万元,间接损失70万元,预见报失将达3千万元。
危机经典:霞飞事件
危机缘由
其3个产品小包装的小标签没有中文"合格"字样
1984年,主管化妆品生产管理的轻工业部发布了《化妆品生产管理条例》,1989年1月1日实施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其中包括了卫生标准的检验。1991年1月1日,卫生部又发布《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政府的两大部门在化妆品生产管理上的"两堂会审",使企业无所适从。
国务院有关部门曾多次召集两部协商解决,重申有关实施细则必须经两部会签才能发布、生效
1991年3月27日,卫生部单向发布实施了《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1991年6月26日,轻工业部单向发文暂缓执行《实施细则》。
3月15日,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之际,化妆品各大名牌因小包装问题被卫生部推向曝光台上,聚光灯下。
。"霞飞"等化妆品成为政策错位、管理部门之间失调的牺牲品, 只可意会的错象酿成了企业的危机。
危机经典:霞飞事件
解决方案
目标:抓住"3·15"曝光的非质量问题,恳求政府解决管理部门各树 权威、企业遭殃的问题,迅速同有关组织(销售网站、行业协会)、新闻媒介通报事实真相,唤起公众的广泛同情,控制住危机局势。
第一步,迅速组织销售人员奔赴各地,热情向客户解释包装问题,将退货局势稳定在最小限度;
第二步,向上海党政领导人说明真相,请求帮助,向上海新闻界含蓄透露真相,以达到对曝光"冷处理"效果;
第三步,赶赴北京,联合其他厂家,通过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下称"中国化妆品协会"),向上级陈情,以期尽快得到有关领导的批示;
第四步,向中国公关协会求援,向驻京新闻记者求助,造成广泛的公众舆论同情。
危机经典:霞飞事件
后语
"危机与机遇并存"。我们浪漫地等待机遇,太多地寻觅机遇;对危机却不屑一顾或不以为然。现在,冷静明智的思索结果是:危机的确袭来了,危机无处不在地与觎着中国的企业
在现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任何一家企业都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它的运作要受到各种关系因素的影响,因而现代企业遭到的问题,有时并不完全来自于企业本身,如何化解外来不利因蒙的影响,无疑是现代企业管理(当然也是现代公共关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身边的危机:罗氏制药
事件
“2月15日,《南方都市报》发表署名文章《质疑“达菲”:“禽流感”恐慌与销量剧增有何关系?》指责罗氏制药蓄意制造谣言以促进其药品的销售,并向广东省公安厅举报。罗氏公司的商业诚信和社会良知受到公众质疑,其形象一落千丈。暂且不论否罗氏公司有意涉入这场“谣言事件营销”当中,但可以肯定,罗氏公司将陷入法律和市场的双重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