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关于改进中职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基础课之一。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而我们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为高校输送优秀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之一,为了培养出更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价值。教学对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学习数学的能力低下,因此,必须改革中职数学课教学,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地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注重实用性,同时突出专业性,培养从业技能,促进学生发展,为社会输送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
2.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作为职校学生如何以自己的优势去迎战高学历的就业竞争对手,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敢说不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来进行研究。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是每位中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但由于中职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困扰着广大中职教师。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审视数学课教学的实用性,探索改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借助课题研究,推进中等职业数学课教学发展,开创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数学课教学;以课题研究推进中职改革,改变教学现状,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借课题研究之东风,调动数学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特殊的功能,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成长,为学生的未来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性中很现实且十分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兴趣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可以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力量。学生学习动机强就会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动,因而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能得到学习需要的满足,进一步加深对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学习缺乏动力就会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动,造成学习成绩低下。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对教学活动起着调节作用,对完成学习任务起着推动作用,对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起着制约作用。
学习兴趣固然重要,而采取怎样的方法进行学习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讲的就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选用得当就会和兴趣一起加速学习的进步;反之,仅有学习兴趣,而方法失当,学习成绩也很难提高,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所以说,方法和兴趣是学习的两个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