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作者 : 孔北华
单位 : 山东大学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physiology of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第二节 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第四节 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第五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
第六节 其他内分泌腺功能对月经周期的影响
重点难点
月经的临床表现;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组织学变化。
性激素的合成、分泌及生理作用;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调节轴的生理功能及其对月经周期的调节。
了解女性一生各个阶段的生理特点;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了解其他内分泌腺对月经周期的影响。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第一节
胎儿期
从卵子受精至出生,共266日
性染色体X与Y决定着胎儿的性别
新生儿期
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
儿童期
从出生4周到12岁左右称儿童期
儿童早期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儿童后期 GnRH 抑制状态解除, 显现女性特征
妇产科学(第9版)
青春期
是儿童到成人的转变期,是生殖器、内分泌、体格逐渐发育至成熟的阶段 ,WHO规定青春期为10~19岁
经历乳房萌发,肾上腺功能初现,生长加速,月经初潮四个阶段
性成熟期
又称生育期,是卵巢生殖机能与内分泌机能最旺盛的时期
卵巢功能成熟 ,建立规律的周期性排卵
妇产科学(第9版)
绝经过渡期
从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直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
雌激素水平降低,出现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
激素补充治疗可有效缓解绝经相关症状
绝经后期
早期阶段,卵巢间质分泌少量雄激素,在外周转化为雌酮
60岁以后进入老年期,卵巢功能完全衰竭
妇产科学(第9版)
第二节
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月经 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规律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
月经初潮年龄多在13~14岁之间,16岁以后月经尚未来潮者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月经血的特征
月经血呈暗红色
月经血中含有前列腺素及大量纤维蛋白溶酶
月经血不凝
妇产科学(第9版)
一般为21~35日,平均28日
经期一般为2~8日,平均4~6日
正常月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一般月经期无特殊症状 ,由于盆腔充血以及前列腺素的作用 ,可出现
下腹及腰骶部下坠不适或子宫收缩痛
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头痛及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
妇产科学(第9版)
月经周期
第三节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卵巢的功能
生殖功能 :产生卵子并排卵
内分泌功能 :分泌女性激素
妇产科学(第9版)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始基卵泡的形成 :
胚胎6~8周时,原始生殖细胞有丝分裂形成卵原细胞
胚胎11~12周开始 ,进入第一次减数分裂,静止于前期双线期,称为初级卵母细胞
胚胎16周至生后6个月,初级卵母细胞形成始基卵泡
卵巢周期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
卵泡发育和成熟
从始基卵泡至形成窦前卵泡至少需9个月的时间
成人卵巢内卵泡的生长发育及各级生长卵泡出现的比例
妇产科学(第9版)
窦前卵泡发育为成熟卵泡经历
持续生长期(1~4级卵泡)
指数生长期(5~8级卵泡)
约需85天时间
卵泡生长速率示意图
妇产科学(第9版)
卵泡的生长过程
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形态示意图
妇产科学(第9版)
始基卵泡
初级卵母细胞被单层梭形前颗粒细胞围绕而形成
是女性的基本生殖单位,也是卵细胞储备的惟一形式。
妇产科学(第9版)
始基卵泡
窦前卵泡
初级卵泡
梭形前颗粒细胞分化为单层立方形细胞
黏多糖在卵子周围形成透明带
妇产科学(第9版)
初级卵泡
次级卵泡
颗粒细胞内出现 FSH、雌激素和雄激素三种受体
卵泡内膜细胞出现LH受体,合成甾体激素
妇产科学(第9版)
次级卵泡
窦卵泡
卵泡液增多,形成卵泡腔
颗粒细胞内出现LH受体和PRL受体
妇产科学(第9版)
窦卵泡
排卵前卵泡
卵泡液急骤增加,卵泡腔增大
卵泡向卵巢表面突出
妇产科学(第9版)
排卵前卵泡
排卵
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冠丘结构(卵冠丘复
合体)一起被排出的过程
排卵: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妇产科学(第9版)
黄体形成及退化
黄体 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外膜包围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形成黄体
受精后在hCG作用下转变为妊娠黄体,妊娠3个月末退化
未受精功能维持14天,排卵9~10日退化成白体
妇产科学(第9版)
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及分泌
主要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及少量雄激素,均为甾体激素
性激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妇产科学(第9版)
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及分泌
Falck(1959年)雌激素合成的两细胞-两促性腺激素学说
卵巢雌激素的合成是由卵泡膜细胞与颗粒细胞在FSH与LH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雌激素合成的两种细胞-两促性腺激素学说示意图
妇产科学(第9版)
雌孕激素生理作用
妇产科学(第9版)
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促使阴蒂、阴唇和阴阜的发育
促进阴毛、腋毛的生长
对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作用
促进蛋白合成,促进肌肉生长,并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的增生
性成熟期前,促使长骨骨基质生长和钙的保留;性成熟后可导致骨骺的关闭,使生长停止
妇产科学(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