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管理专题 > 危机管理 > 天弘金澜湾度假小区商住楼1#楼安全应急预案DOC

天弘金澜湾度假小区商住楼1#楼安全应急预案DOC

IT郡主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33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44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6/16(发布于北京)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天弘金澜湾度假小区商住楼1#楼安全应急预案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天弘·金澜湾度假小区商住楼1#楼 安 全 应 急 预 案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编制单位:晟元集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编制日期:二〇XX年六月五日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二、 应急预案的基本方针与目标 ……………………………… 三、应急准备中应具备的条件和要求…………………………… 四、本项目重大事故的类别……………………………………… 五、应急响应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六、重大事故报告及报警原则 ………………………………… 七、救援器材及设备 …………………………………………… 八、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九、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组成人员、职责分工……… 十、事故报告的程序 ……………………………………………1 十一、应 急 响 应 流 程………………………………………1 十二、各类事故的预防措施 ……………………………………1 十三、接到事故报告后应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2 十四、应急救援资源情况 ………………………………………3 十五、保障应急预案的执行措施 ………………………………3 十六、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 ……………………………3 十七、应急预案编制、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3 十八、关于二次污染和二次伤害的防治 ………………………4 编制说明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总方针,进一步落实本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整治,坚决消除事故隐患以及突发事故,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本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稳步发展,实现全年安全生产目标提供保障,针对生产安全突发事故。保证项目部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实处,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法》和《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根据有关政策规定, 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将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天弘·金澜湾1#商住楼 建设单位:海南文昌天弘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广东新广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海南柏鑫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晟元集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天弘·金澜湾商住楼1#楼工程,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高隆大道西北侧文府路东北侧。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7907.29㎡,建筑用地面积为5229.82㎡。拟建建筑物层数为地上 19 层,地下室一层。 总建筑面积 21687㎡,(其中计容面积18747㎡,不计容面积2938.32㎡).地下室建筑面积 2940㎡,桩基?1竟こ探峁剐褪轿纸巾趴蚣芗袅η浇峁梗峁股杓苹贾芷谖?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7、主要建筑概况 本工程地上 19层为商铺和住宅 ,地下一层为人防和车库房。 建筑竖向高度为59.80m,建筑层高:地下一层 3.9 m,局部4.8 m.地上第一层 4.75 m,地上第二层 3.25 m,地上三~十九层 3.0 m。 建筑物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规划用地总面积:7499.67 平方米; 其中建设用地面积:2940 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1687平方米; 建筑密度:20.6%; 绿地率:30.04%; 停车位:110;(地上:58个,地下:52个); 二、 应急预案的基本方针与目标 1、应急救援的基本方针: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优先保护人员安全,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优先保护大多数人员安全,及时将受事故危胁的人员疏散、撤离到安全地带。优先保护贵重财产原则。 2、应急救援的目标 在发生突发性事故时,项目部各级职能部门能做到反应迅速,忙而不乱,发挥整体救灾效能,及时抢救受伤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事故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三、应急准备中应具备的条件和要求 ????????? 1、加强群众性的消防安全学习和训练,增强自防自救能力;对应急场所工作人员进行岗位教育和防火、灭火知识的培训。 2、工程开工前制定项目保卫、消防方案,内容包括:防止发生事故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可能发生事故现场应配备的器材;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对策及信息传递。 3、根据作业场所、储存、运输物品的数量、品种的不同,配备足够数量、种类的应急器材。应急器材要定时检查,做好标识、防止失效,检查要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