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已于 2019 年 8 月 19 日由生态 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2019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2015 年 9 月 28 日原 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 36 号)、2019 年 1 月 19 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取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行政许可事项后续相 关工作要求的公告(暂行)》(生态环境部公告 2019 年第 2 号)同时废止。 部长 李干杰 2019 年 9 月 20 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编制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维护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 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 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技术单位对其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 告书(表);建设单位具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能力的,可以自行对其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 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技术单位不得与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 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 技术单位。 本办法所称技术单位,是指具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能力、接受委托为建设单位编制环境 影响报告书(表)的单位。 第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结论负责;技术单位对其编制 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条 编制单位应当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能力建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环境影响 报告书(表)编制能力建设指南由生态环境部另行制定。 鼓励建设单位优先选择信用良好和符合能力建设指南要求的技术单位为其编制环境影 响报告书(表)。 本办法所称编制单位,是指主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单位,包括主持编制环境 影响报告书(表)的技术单位和自行主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单位。 第五条 编制人员应当具备专业技术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本办法所称编制人员,是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编制 主持人是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负责人。主要编制人员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各章节的 编写人员和环境影响报告表主要内容的编写人员。 第六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 当加强对编制单位的监督管理和质量考核,开展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行为监督检查和 编制质量问题查处,并对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实施信用管理。 第七条 生态环境部负责建设全国统一的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以下简称信用平台), 组织建立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诚信档案管理体系。信用平台纳入全国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信息 平台统一管理。 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的基础信息等相关信息应当通过信用平台公开。具体办法由生态环 境部另行制定。 第二章 编制要求 第八条 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应当坚持公正、科学、诚信的原则,遵守有关环境影响评 价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规定,确保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内容真实、客观、全面和 规范。 第九条 编制单位应当是能够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单位。 前款规定的单位中,下列单位不得作为技术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一)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部门设立的事 业单位; (二)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或者挂靠单位的社会组织,或者由其他负 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或者挂靠单位的社会组织; (三)由本款前两项中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出资的单位及其再出资的单位; (四)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部门委托, 开展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技术评估的单位; (五)本款第四项中的技术评估单位出资的单位及其再出资的单位; (六)本款第四项中的技术评估单位的出资单位,或者由本款第四项中的技术评估单位 出资人出资的其他单位,或者由本款第四项中的技术评估单位法定代表人出资的单位。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及本条第一款规定单位的内设机构、分支机构或者临时 机构,不得主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第十条 编制单位应当具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能力。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主持 人和主要编制人员应当为编制单位中的全职人员,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主持人还应 当为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第十一条 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应当通过信用平台提交本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