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地区 > 华东地区 > 上海 > 上海博物馆动画多媒体策划方案DOC

上海博物馆动画多媒体策划方案DOC

haiyunk***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651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8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5/22(发布于广东)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上海博物馆动画多媒体策划方案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上海博物馆动画多媒体策划方案 QQ:175810041 MSN:cao175810041@hotmail 创意内容: 内容分块: (1)三卿口窑场三维演示(制瓷工艺过程—龙窑内部结构—瓷器烧制工艺); (2)青铜器烧铸工艺过程; 表现方式: 用三维动画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再现中国古代文明,片子大部分为三维制作,镜头采用硬切、快切、柔化、动态模糊等处理手法,融合视频实拍的处理。 三卿口窑场三维演示策划方案-分镜头脚本 知识点:制瓷工艺过程—龙窑内部结构—瓷器烧制工艺 1.内容框架图 2.内容简要 1.三卿口窑场的简介 说起中国陶瓷,人们知道最多的也许是江西景德镇。然而,在上海博物馆的古陶瓷展厅内,展出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窑址,不是江西的景德镇,而是浙江江山的三卿口古瓷村。 三卿口古瓷村1979年引起文物考古界,特别是北京、上海专家的注意。他们曾多次进行现场考察,认为它是当今仍然使用传统工艺生产、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制瓷工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保留完整的生产设施、工场布局、技术工艺及生产组织方式,对于今人了解和认识古代制瓷业的工艺技术、生产经营方式,是一部活化石、活教材。 2.制瓷工艺 制瓷工艺从采泥开始,经粉碎淘洗、拉坯成型、绘画上釉,最后叠窑煅烧成品,碾泥是其中最基本的工序。在三卿口古瓷村,这道工序是以水为动力。在古瓷村小溪两旁,建有九座水碓,每座碓设有四个碓头,连在一个木制水轮上,利用溪流自然落差产生的动力推动水轮运转,转动的水轮再带动碓头上下运动,把从山里采来的瓷土捣碎,经反复淘洗,成为极细的泥料。最繁华的时候,水自流,碓自舂,水碓昼夜不息。 3.龙窑图文介绍 我国窑炉的一种形式。 多建筑在江南地区坡地上。 因形体细长似龙,故名。创始于战国,东汉时有改进,遗址以浙江发现者较多。浙江上虞东汉窑址出土的青瓷碎片,经过化学分析和物理测定,已达到瓷器标准。东汉瓷器的出现与龙窑的改进有直接关系。早期龙窑一般长十几米至二十几米,到了宋代龙窑长达五六十米,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七八十米,一次可装烧二万件瓷器,对当时瓷器的发展起很大作用。 龙窑是中国先辈陶艺工人的智慧创造,以其形状像古人所说的长龙而得名 。龙窑一般利用自然山坡建造,用土砖筑成山坡斜直焰式筒形的弯状隧道,长短 不等,结构简单,分窑炉头、窑床、窑尾三部份。 5. 三维视频 镜头 内 容 景别 镜头画面示意 0 画面柔和渐显山水国画,云雾飘动之时,画面已由国画还原至真实场景之中。 远景  0 清晨,雾气环绕于山水之间,鸟声弥漫,一派神秘景象,三卿口窑场若隐若现。 远景  0 雾气逐渐变淡,镜头同时朝窑场推近,窑场工坊轮廓逐渐显现 中景  0 随着镜头的推近,开山采石的的热闹场面发出的声响愈来愈大,敲击石头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近景  0 工人劳作场面。 近景  0 哗哗水流声响起,镜头随着水流向后拉,水流倾泻而下,击打着用来粉碎石块的木轴,木轴带动着木桩,击打着石块。 近/中景  0 镜头逐渐拉到整个粉碎石块的场景。 特写  0 云雾飘渺,镜头平推,看到整个瓷泥沉腐过程的场景,一个工人拿着工具在劳作,一群鸟儿天空飞过。 近景  0 镜头平推,小茅屋旁,工人正在拉坯成型。 远景  1 镜头切到工人的手,转盘快速旋转,陶器的形体逐渐显现 近景  1 画面柔和渐变至龙窑,龙窑依山势而建在山体斜坡上。 远景  1 近景看龙窑,龙窑的大致外形结构已经完全映入眼帘。 中景  1 镜头由远至近在半山腰推倒龙窑前,近处浏览整个龙窑。 近景  1 几个工人正把拉坯陶器装入烧制陶器的桶中,搬送到龙窑内部堆放。 中景  1 龙窑内部点燃了柴火,镜头从外面浏览,可以看到熊熊烈焰。 近景  1 两个工人正把柴火投到燃烧着的龙窑内。 中景  1 龙窑内部,大火熊熊燃烧。 近景  1 画面白天变成夜晚,月圆之夜,窑火正旺,看到工人守候,画面渐变,时间快速的变化。 中景  1 清晨,雾很重,有清脆的鸟声相伴,看到龙窑的气孔还有烟雾冒出。 中景  2 一只小鸟丛林中飞出,带引出两个工人,他们拿着锄头等物件打开窑门。 中景  2 窑门被打开,光线照射进来,一个工人进入龙窑内部取出烧制好的瓷器。 近景  2 瓷器被工人从罐里面取出。 中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