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作者 : 伍建林
单位 :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第 四 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检查技术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第四节 疾病诊断
重点难点
基本病变表现与常见疾病诊断
正常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技术
检 查 技 术
第 一 节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一)X线摄影
一、X线检查
医学影像学(第8版)
1. 后前位和侧位胸片
2. 斜位胸片(广角位胸片)
(二)X线透视
很少使用,图像不清晰,辐射较大
一、X线检查
医学影像学(第8版)
后前位胸片
侧位胸片
透视图像
二、CT检查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二、CT检查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三)后处理技术
1. 薄层面重组技术:有助于显示肺微细结构、间质病变及发现微小病灶
2. 多平面重组技术:可为冠状、矢状或任意斜方位图像,有助于立体显示病变
3. 支气管树成像:以minIP技术构建全气管和支气管树整体观图像并可旋转观察
4. CT仿真内镜:模拟纤维支气管镜进、出和转向效果,主要观察支气管腔内病变
5. 肺结节分析:肺结节容积定量技术可自动量化结节容积变化并计算倍增时间
三、 MRI检查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增强前检查
1. 横轴位:主要包括T1WI和T2WI图像,必要时加做DWI图像
2. 冠状和(或)矢状位:序列同上
(二)增强检查
1. 评价:病变的血供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囊变或坏死等
2. 明确:病变与纵隔心脏及大血管等的关系以及胸壁改变等
正常影像表现
第 二 节
一、胸廓正常表现
二、肺部正常表现
三、纵隔正常表现
(一)X线表现
一、胸廓正常表现
医学影像学(第8版)
1. 胸壁软组织
? 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
? 胸大肌
? 乳房及乳头
2. 骨性胸廓
3. 胸膜
X线胸片
锁骨上皮肤皱褶3~5mm(↑)
(一)X线表现
一、胸廓正常表现
医学影像学(第8版)
1. 胸壁软组织
? 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
? 胸大肌
? 乳房及乳头
2. 骨性胸廓
3. 胸膜
X线胸片
上图示乳房影;下图示乳头影(↑)
(一)X线表现
一、胸廓正常表现
医学影像学(第8版)
1. 胸壁软组织
2. 骨性胸廓
? 胸椎与胸骨
? 肋骨:三种变异
? 锁骨:双侧对称
? 肩胛骨
3. 胸膜
(一)X线表现
一、胸廓正常表现
医学影像学(第8版)
1. 胸壁软组织
2. 骨性胸廓
? 胸椎与胸骨
? 肋骨:三种变异
? 锁骨:双侧对称
? 肩胛骨
3. 胸膜
肋骨变异:双侧颈肋(↑)
(一)X线表现
一、胸廓正常表现
医学影像学(第8版)
1. 胸壁软组织
3. 胸膜
肋骨变异:肋骨联合(↑)
肋骨变异:叉状肋(↑)
2. 骨性胸廓
? 胸椎与胸骨
? 肋骨:三种变异
? 锁骨:双侧对称
? 肩胛骨
(二)CT表现
一、胸廓正常表现
医学影像学(第8版)
1. 胸壁肌肉:可清晰分辨胸大肌、胸小肌肉、女性乳腺和皮肤等
2. 胸部骨骼:应使用骨窗观察,可清晰分辨骨皮质与髓腔松质骨等
正常胸廓CT表现:a.男性胸廓;b.女性胸廓
(三)MRI表现
一、胸廓正常表现
医学影像学(第8版)
1. 胸壁肌肉:在T1WI和T2WI上均呈较低信号,显示为黑影或灰黑影
但脂肪组织在T1WI上呈明显高信号(白影);在T2WI
上呈较高信号(灰白影)
2. 胸部骨骼:骨皮质在T1WI和T2WI上均显示为低信号影,中心部的
海绵状松质骨因含有脂肪而显示为较高信号影
(三)MRI表现
一、胸廓正常表现
医学影像学(第8版)
1. 胸壁肌肉
2. 胸部骨骼
胸廓MRI检查:T1WI
肌肉呈灰黑信号,脂肪组织呈很高信号;骨皮质呈低信号
(一)X线表现
二、肺部正常表现
医学影像学(第8版)
1. 肺野
? 双侧可分别划分为上、中、下肺野
? 每侧可分别划分为内、中、外带
? 第一肋骨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区
? 锁骨以下至第2肋骨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锁骨下区
2. 肺门(影)
? 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
? 左比右侧高1~2cm ;两侧肺门分上、下两部,右肺门上、下部成钝角
肺野与肺带的划分
(一)X线表现
二、肺部正常表现
医学影像学(第8版)
3. 肺纹理
? 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
? 肺纹理主要由肺动脉、肺静脉等组成
? 表现自肺门向肺野中、外带延伸逐渐变细
4. 肺叶与肺段
? 肺野是影像学术语,肺叶是解剖学术语
? 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左肺分上、下两叶
? 肺叶变异:副叶—常见为奇叶,次为下副叶
(一)X线表现
二、肺部正常表现
医学影像学(第8版)
4. 肺叶与肺段
? 肺段:每个肺叶由2~5个肺段组成
? 肺段有其单独段支气管,右侧十个,左侧八个
? 呈圆锥形,尖端指向肺门,底部朝向肺外围
? 各肺段名称与其相应的段支气管名称一致
肺段划分(a.右肺肺段 b. 左肺肺段)
1. 尖段;2. 后段(1+2尖后段);3. 前段;4. 中叶外段(上舌段);5. 中叶内段(下舌段);6. 背段;7. 内基底段(7+8内前基底段);8. 前基底段;9. 外基底段;10. 后基底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