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运营治理 > 其他资料 > 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2021年)_中国信通院PDF

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2021年)_中国信通院PDF

boonstu***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皮书 城市白皮书
资料大小:2788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47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4/13(发布于新疆)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2021年)_中国信通院PDF”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No.202123 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2021年12月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 会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 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 会”。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制说明 数字孪生城市已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流模式,几年来中国 信息通信研究院一直牵头联合产业界开展研究,从概念向方案不断推 进,目前已是第四次发布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2021年生态建设取得进展,在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了数字孪生技术 应用工作委员会,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委员会成立了数字孪生标准子 组,本次白皮书凝聚了更广泛的产业资源和各领域的智慧贡献,在此 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由于数字孪生城市理论的创新性和技术的复杂 性,研究仍在探索之中,不足之处请各界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参编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 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京 东科技集团、泰瑞数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优锘科技有限公 司、北京五一视界数字孪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 限公司、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飞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孪数 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睿呈时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数字冰雹信息 技术有限公司、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亚信科技(中国) 有限公司、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南京紫金山智慧城市 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维智卓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雄安雄创数字技 术有限公司、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国际陆港物联信息科 技有限公司、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 司、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前言 2021年 10月,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推动我国数 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集体学习中指出,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规律与趋 势”“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以经济”。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重 要承载空间,数字孪生城市是发展和带动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助力 城市以数字化为引领,推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服务整体性转变、全方 位赋能、革命性重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和 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 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要“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在先后经历 2017-2018年的概念培育期、2019年的技术方案架构期、 2020年的应用场景试点期后,数字孪生城市迎来“整体性落地建设” 探索期。是未来城市形态演变的重要方向。 在政产学研用协同推进下,数字孪生城市发展呈现良好态势,面 临问题与挑战也更加突出,标准引领、应用驱动的发展方向逐步明晰。 一是数字孪生城市共识逐渐形成。近年来,随着数字孪生城市的 发展兴起,城市信息模型、实景三维城市、物模型、城市仿真等相关 概念与技术得以加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技术交织带来的概念混淆问 题。从发展重心来看,几个领域各有侧重,均不全面,可共同构成数 字孪生城市全部能力。实景三维城市注重实体测绘与底图服务,兼具 建模、感知等功能;城市信息模型注重建筑建模与城市要素管理,兼 容地理信息、物联网等功能;物模型注重感知设备的语义建模,突出 属性与模型的结合表达;城市仿真注重在数字空间基于算法与数据的 模拟推演,兼具建模、交互等能力。业界普遍认为,各条技术路线最 终都将走向数字孪生城市,应综合以上各领域的突出技术优势,集地 理信息、物联感知、信息模型、算法仿真、虚实交互等技术能力于一 体,支撑构建未来城市发展新形态。 二是数字孪生城市发展呈现协同推进态势。数字孪生城市支持政 策相继出台、产业组团发展态势明显、标准规范起步制定、应用需求 逐渐明朗、学术成果快速增长。从数字孪生城市主要涉及领域看,物 模型标准兴起,推动城市感知设施孪生互通互认;空间地理信息进入 新型基础测绘阶段,有力支撑孪生底座构建;城市信息模型市场活跃, 模型数据深度融合有望实现;城市跨学科仿真、云化仿真推进步伐加 快;虚实交互呈现出供给侧低代码构建、需求侧跨终端智能体验的发 展态势。 三是进入探索建设期后,标准规范与应用场景将成数字孪生城市 驱动之双轮。在标准方面,应围绕地理信息、物联感知、信息模型、 城市仿真、交互控制五大技术体系的集成与互通,加强布局研究,聚 焦总体谋划、建设推进、后期运营三环节全过程的痛点堵点,形成包 含总体、数据、技术/平台/设施、应用场景、安全、运行等要素的标 准体系,区分轻重缓急有节奏地编制关键标准的。在应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