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智能水质检测解决方案
深圳日海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方案是深圳日海物联公司针对居民用水使用情况和河道水质情况等管理场景推出的“云-管-端”解决方案。设备端采用NB-IOT通讯模组进行改造,通过中国移动NB-IOT网络实现【水质检测终端设备】接入【深圳日海艾拉物联平台】,客户通过WEB程序或手机APP实现对智能地磁设备管理和地磁监测状态的远程监控,从而实现对水质的智能化监测和精确管理。
行业分析 技术方案 商务模式 方案价值及优势 以往案例介绍 公司简介及联系人 与广东移动的合作建议
目录
行业背景及市场空间分析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存在总量紧缺、人均占有量低、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水体污染日益加重、城市缺水情况凸显等问题。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7年中国水质监测市场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前景趋势报告认为,2014年,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市场容量达到24.57亿元;而污染源水质监测市场容量达到7.30亿元。因此,2014年,我国整个水质监测市场容量达到31.87亿元。综合以上两大细分市场的分析,未来我国水质监测市场容量的增速将在20%以上,预测,到2020年,我国水质监测市场容量有望超过95亿元。“互联网+水质检测”依托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先进手段,结合水质检测服务平台,实时管理居民用水和河道的水质情况,可充分管理好当前水质资源。
行业痛点分析
市场机遇的问题。对水务企业(这里主要指供水、污水)而言,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它是一个多重体制下的产物,既面临着大体制的制约,也面临着小环境的困扰(包括资金、人才队伍的缺失),既有高层管理者的认知问题,也有中层的执行力问题。面对互联网的风口,对整体行业而言,或许并不是福音。在很多情况下,作为一个相对传统、封闭、保守的行业(请原谅我这么来形容这个行业,这与行业的管理者无关,而是与国内政府的体制有关),对于激进、开放、竞争的互联网行业来说,这既是一种互补,但同时也有一种水土不服的阵痛。比如:随着智慧手段的建立,对水质的监测与公告,社会公众的监督,舆论影响也会逐步加大,应对难度也必然上升。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智慧水务是智慧时代的产物,因为许多经营模式,许多软件平台,具有可复制性,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也是智慧水务公司应该面临的问题。当然这也包括软件产品的安全性问题,这在公用事业领域应用的软件,也会随着智慧水务的发展而成为一个关键点。如何扇动这双隐形的翅膀,既是知识产权保护、商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系统安全性的需要。智慧水务的目标性问题。由于水务企业有行业的垄断性、价格的稳定性、服务的社会性,必然是“百年老店”,它对智慧水务追求的动力,多数来自管理提升,更好的服务。因此,水务企业的对智慧水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能够落地,适当超前,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当“互联网+”“+互联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已经算不上新的思维方式的时候,鱼龙混杂,大浪淘沙,市场的无序竞争,技术的扑朔迷离,这些都将是智慧水务的风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