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标准 > 行业标准 > 医药卫生标准 > WST791-2021钩虫检测及虫种鉴定标准钩蚴培养法PDF

WST791-2021钩虫检测及虫种鉴定标准钩蚴培养法PDF

shanye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1777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3/6/8(发布于浙江)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5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WST791-2021钩虫检测及虫种鉴定标准钩蚴培养法PDF”第1页图片 “WST791-2021钩虫检测及虫种鉴定标准钩蚴培养法PDF”第2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ICS 11.020
CCS C 61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791—2021
钩虫检测及虫种鉴定标准 钩蚴培养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of hookworm—
Hookworm larvae coproculture techniques
2021—11—23 发布 2022—05—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 布WS/T 791—2021
前言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寄生虫病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中国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
责统筹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浙江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汴利、邓艳、郑彬、陈伟奇、张雅兰、陈颖丹、阮卫、张红卫。
I WS/T 791—2021
钩虫检测及虫种鉴定标准钩蚴培养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钩蚴培养法对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进行检测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钩虫的检测和虫种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WS 233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WS/T 439 钩虫病的诊断
3 术语和定义
WS/T 439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十二指肠钩虫
属于钩口科、钩口线虫属,我国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
3.2
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美洲钩虫
属于钩口科、板口线虫属,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
3.3
钩蚴 hookworm larvae
钩虫的幼虫。
注: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丝状蚴为感染阶段幼虫,其形态特征有助于虫种鉴定。
1 WS/T 791—2021
4 仪器设备
4.1 生物显微镜(物镜 10 倍、40 倍,目镜10 倍)。
4.2 培养箱(隔水式恒温)。
4.3 目镜测微尺(5mm/50/0.1mm)和物镜测微尺(1mm/100/0.01mm)。
5 试剂或材料
5.1 试管(12.0cm×1.5cm)或15mL 离心管。
5.2 滤纸条(12cm×2 cm),边缘整齐、无毛边,对孔径、流速无要求。
5.3 蒸馏水。
5.4 试管架。
5.5 载玻片(76mm×26 mm)。
5.6 盖玻片(20mm×20 mm)。
5.7 吸管(2mL、10mL)。
5.8 镊子。
5.9 刮棒(加藤板配套刮棒适用)。
5.10 温度计。
6 检测步骤
6.1 样本采集
取 5g~10g 新鲜粪便置于粪便采样盒或采样袋内,标记待检样本编号、采集日期,样本应及时送检。
如未能及时检测,在 4℃~8℃条件下冷藏保存,时间应不超过 24h。
6.2 样本检测
6.2.1 在试管上标注待检样本编号和日期。
6.2.2 试管内加入室温蒸馏水约2mL。
6.2.3 将滤纸条沿长轴对折,以保持挺直。
6.2.4 用刮棒取0.3g~0.5g 粪便,均匀涂抹于滤纸中段偏上部,左右各留约 0.5cm,上端留约1cm,
下端留约 2.5cm 空白(见附录A)。
6.2.5 将涂有粪便的滤纸插入试管,滤纸插入水中的深度以粪膜下缘距水面上1cm 为宜(见附录A)。
2 WS/T 791—2021
6.2.6 将试管置于培养箱内,31℃培养 4 d,或室温 26℃~30℃培养6 d~8 d。培养期间每日观察管底
水量,必要时沿管壁加蒸馏水以保持原始液面高度,防止干燥。
6.2.7 分离幼虫:取出试管,沿管壁加入 45 ℃蒸馏水,淹没滤纸上的粪膜,1h 后用镊子取出滤纸条,
弃去。将培养管置于试管架上静置 1 h,吸去上清液,留取约 0.5 mL 沉淀液。
6.3 镜下观察
将试管底部浸于 50 ℃~60 ℃的热水内制动 2min~3min。吸取管内沉淀物 1 滴~3 滴于载玻片上,
加盖玻片,将载玻片置于低倍镜下(10×10)弱光检查,发现疑似虫体后置于高倍镜下(40×10)观察
形态结构,用测微尺测量幼虫大小。
6.4 结果判定
若一份样本所有沉淀物中均未检出钩蚴,判为阴性;若检出钩蚴,判为阳性。根据丝状蚴形态特征
进行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的鉴定(见附录 B),并与其他土源性线虫丝状蚴进行鉴别(见附录 C)。
6.5 废弃物处置
实验中所有材料应按照 WS 233 进行处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