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是现金,还是现金流,更能给人财务安全感? —— —— 绩优
管理资源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前言
那应该怎么做呢?
1 2 3 总结 前言 前言 最近香港存款保障委员会做了一项关于“香港人储蓄安全感指标”的调查,结果发现,香港人储蓄金额及人数比例创4年来新低。今年仅62%受访港人表示有储蓄习惯,较去年跌5%;而有储蓄习惯的受访者每人每月的平均储蓄金额为6,600港元,连续两年下跌,较去年减少6%。
受访者平均认为拥有约49万港元的储蓄就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与去年的50万港元相若,而相比去年调查录得的大幅下调有所不同,显示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已经缓和或渐趋稳定。 前言
但我觉得,无论资产有多少,如果缺少一样东西,依然无法给予自己真正的安全感,那就是:稳定的现金流。
为什么如今中国内地的年轻人都把考公务员作为首选,进事业单位作为次选?就是因为两个字“稳定”。这里的“稳定”,指的就是未来从工作中获得的现金流。他们不会祈求暴富,而是希望现在就能看到退休的状态和经济情况,不要有惊吓。在如今35岁就很难再找到工作的大环境下,这样的“稳定”自然就能够给予“安全感”。 前言 很多人把“被动收入”,当做投资理财的盈利。比方说,自己买了一支基金,投入10万本金,过往几年的回报都是10%,于是预期未来每年就能有1万的被动收入。这是错误的认知。
过去不代表未来,同时只要资产没有卖出,那么就不属于真正的“收入”。哪怕浮盈50%,只要一个“大浪袭来”,几天后就“全部清零”。 前言 那是不是意思是,赚到钱就要多地为安了呢?那就更麻烦。很多人频繁地在股市里买入卖出,美其名曰:“做T”。但结果,少数能低买高卖的,都是“做T成功”的,被套住的,都是“价值投资”。结果“价值投资”越来越多,资产回报也越来越差。于是,肯定会自我生闷气,你说理财还理出负能量,何必呢? 那应该怎么做呢?
那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打个比方。有一幢目前市值1个亿的商业大楼,目前全部出租,每年收租金,我们有机会去投资100万,也就是1%,那么你这份投资预期什么?
是预期过几年,这个房产会升值到2个亿,然后自己卖掉。那是穷人的想法。
是预期接下来每年都有租金分成收入,并且这个收入还会随着通胀上涨,至于什么时候卖,只取决于自己有没有更好的投资选择。这就是富人的想法。
那应该怎么做呢? 凡是做企业的都明白,一家公司短期内可以不赚钱,但是不可一日没有现金流。这也是为何很多企业是亏损中的,但是依然没有倒闭;相反,如今各种陷入麻烦的房地产公司,并非资不抵债,依然有很好的盈利,却陷入债务危机——因为他们缺现金。所以,现金流,才是生命,才是安全感的来源。
那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我们现在有稳定的被动现金流,接近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生活开支,那么工作是不是就不再只是为了赚钱?我们能不能为了兴趣而自己选择呢?哪怕真的找不到好工作了,也无所谓啊,做点有意思的事情打发时间,甚至做做义工,不也能很开心么?如果这么想,你觉得是不是会很有安全感? 。。。以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