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高负荷 高要求
医生已成高危职业
管理资源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女医生1天连做7台手术 手术间隙坐地睡着 近日,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一位女医生近8小时连做7台手术,手术间隙坐在地上睡着了。同事将随手拍的照片发到网上引起热议,众多网友纷纷点赞、致敬,同时也表示,担心医生过度疲劳会影响手术质量。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前往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探访医生真实工作状态。中午12时30分左右,记者在该院手术室外遇到刚下手术台的耳鼻喉科主任江喜娇。她正是照片中坐在地上睡着的女医生。 病情不等人
增加两台急诊手术再累也要做完 江喜娇今年43岁,瘦削而干练,2014年作为引进人才进入该院耳鼻喉科,在鼻内镜手术上很受患者肯定。她说:“今天一上午两台手术刚做完。如果后面没有急诊手术,今天就这两台手术,是相对少的一天。”她表示,实际上,一线医生忙碌是常态。多数情况下,她一天做手术3—4台,多的时候5台。而29日由于加了两台急诊手术,一下子增加到了7台手术。
江喜娇的助手罗勇医生参加了29日的7台手术。他介绍,当日,一名患会厌炎的患者形成了会厌脓肿,如果脓肿破裂,会造成呼吸受阻或吸入性肺炎,非常危险,只能尽快处理;还有一患者鼻动脉出血,血像水管流水一样涌出,保守治疗无效,也得尽快做手术。这两台急诊手术在中午时分插了进来。
江喜娇在手术间隙利用10分钟扒完了盒饭。下午2时许,做完第六台手术后,利用第七台手术准备时间,她赶紧坐在地上补个觉。手术准备完成,她很快醒来,随后集中精神做完第七台手术。 进入手术就会全神贯注
见缝插针休息是医护人员“绝活” 为什么不能把其他手术推后?江喜娇解释说,手术室不便于再预订,各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准备都需要时间;患者做好了准备,一旦换时间,情绪容易波动;而且,住院时间越长,患者负担也会越重。基于为患者尽快解决问题、节省费用考虑,医生都愿意把排好的手术完成。
在疲劳状态下做手术会不会影响手术质量?江喜娇说,手术最重要的是保证安全。一旦进入手术,她就会全神贯注。在这种职业状态下,见缝插针休息是医护人员养成的“绝活”。
一天7台手术是江喜娇个人数量最高纪录,但并不是强度最大的一天。她说:“衡量手术强度,数量只是一个方面。”
昨日下午1时左右,记者看到一间手术室依然亮着灯,为江喜娇随手拍下那张照片的麻醉科主任方建国还在忙碌着。手术室内,13名穿着绿色手术服的医护人员都还没吃午饭。 超过四分之一的医生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 工作负荷严重超载,超过四分之一的医生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每千人城市人口的医生人数是1.75人,而每千人农业人口的医生数只有0.47人(早在2005年,美国的人均医生数是每千人3.59个,法国3.37,英国2.2,韩国1.6)。由于中国医务人员编制由当地卫生部门统一计划,当病人增多时,医生给每位患者提供合理质量的医疗服务就很难保证。 35岁以上男性医生高血压患病率
已是健康人群的两倍 由于中国医疗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医生工作强度之高在所难免。根据调查,49.2%的医生每隔4至5天就要上一个夜班,76.1%的人中午休息不超过半个小时;80%的人工作中顶多只有10分钟的时间休息。此外,参与调查的所有医生都曾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其中,18%的人曾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长年高负荷工作,中国医生“医不自医”的情况十分突出,超过1/4的医生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35岁以上男性医生高血压患病率已是健康人群的两倍。 。。。以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