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
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6种主要癌症的筛查方法,请一定要告诉家人和朋友! 央视:2022年4月14日,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我国癌症的发病与死亡率均居首位,有效预防与重视癌症发病,刻不容缓。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在活动上指出,早期干预是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对癌症等重大慢性疾病而言,“早”就意味着机会,意味着生命。 2022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旨在积极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树立癌症预防理念,积极行动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实降低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和疾病负担。
活动上,国家癌症中心给出了主要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方法。 肺癌高风险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 肺癌:采用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 肺癌高风险人群为40-74岁,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1)吸烟:吸烟包年数≥3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3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吸烟包年数=1天吸烟多少包(1包20支)×烟龄(年))
(2)被动吸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3)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
(4)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灰)至少1年;
(5)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胃癌高风险人群应接受1次胃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之后每2-3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如发现异常,建议之后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 胃癌:首选胃镜检查,其次是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检测。
胃癌高风险人群为40岁以上,且具有以下任一特征者:
(1)感染幽门螺杆菌;
(2)长期抽烟饮酒;
(3)有胃癌家族史;
(4)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
(5)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症状。 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应接受1次内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之后每2-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如发现异常,建议之后每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食管癌:采用内镜检查。
食管癌高风险人群为40岁以上,且符合以下任一特征者:
(1)长期抽烟饮酒;
(2)有食管癌家族史;
(3)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地区;
(4)喜烫食、腌渍、粗硬食物;
(5)有反复反酸、吞咽困难、食道内异物感、Barrett食管、食管炎或癌前病变等症状。 结直肠癌:首选肠镜和粪便潜血检测,其次为肿瘤标志物、基因检测。 推荐40-75岁高风险人群接受结直肠癌筛查,50-74岁中低危风险人群接受结直肠癌筛查。每5-10年进行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每年进行1次FIT检查。 结直肠癌的高风险人群为40岁及以上人群,其中具有如下危险因素中的4项及以上者,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1)年龄高于50岁(年龄高于60岁记作两项危险因素);
(2)男性;
(3)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
(4)吸烟或曾经吸烟;
(5)体质指数≥23。
如粪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则直接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乳腺癌:(1)对高风险人群及致密型乳腺的一般风险人群,首选乳腺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进行筛查;(2)对于一般风险人群,推荐单独使用乳腺超声进行筛查。 1.具有遗传家族史,且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
(1)一级亲属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
(2)二级亲属50岁前,患乳腺癌2人及以上;
(3)二级亲属50岁前,患卵巢癌2人及以上;
(4)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或自身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符合下列1、2和3任意条件的女性为乳腺癌高风险人群: 。。。以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