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 29.035 K 1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372—2019 无卤电缆护套 离子色谱法 Determination of chl in halogen-free cable sheath by ion 2019-07-01发布 2019-08-01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4/T 3372—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国家铜铅锌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国家铜铅锌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蕾玲、臧真娟、吴媛霞、汪海、赵亮、洪军、肖启媛。 DB34/T 3372—2019 无卤电缆护套 氯、溴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离子色谱仪测定无卤电缆护套中氯、溴含量的原理、试剂、仪器设备、分析步骤、结果计算、精密度及试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聚乙烯类、聚烯烃类无卤电缆护套中氯、溴含量的测定。 测定范围:0.0006%~1.300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2 化学试剂 杂 GB/T 6682 3 原理 样品在氧弹燃烧仪中燃烧,通过离子色谱仪分析吸收液中氯、溴离子含量,进而计算出样品中氯、溴含量。 4 试剂 4.1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6682 中一级水的规定,其中氯离子、溴离子的含量应低于仪器的最低检测限。 4.2 试验中所用标准溶液,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 GB/T 602 的之规定制备。 4.3 吸收液:1.7 mmol/L )混合溶液 ——碳酸氢钠-碳 05℃干燥 2 h)和 0.7632 g 碳酸钠(Na 4.4 氯离子(Cl——准确称取 1.6480 gaCl,105℃干燥 2 h),溶于水,并定容至 1000 mL。 4.5 溴离子(Br-)标准溶液(1 mg/mL)——准确称取 1.2879 g溴化钠(NaBr,105℃干燥2 h),溶于水,并定容至1000 mL。 4.6 混合标准液 分别取氯离子标准溶液 2.00 mL和溴离子标准溶液 1.00 mL 于 1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100 mL,此溶液中氯离子和溴离子的浓度分别为 20.0 mg/L 和 10.0 mg/L。 5 仪器、设备 DB34/T 3372—2019 5.1 离子色谱仪:精密度要求 RSD<3%。 5.2 氧弹燃烧仪。 5.3 电子天平:最小感量值为 0.1 mg。 5.4 滤器及滤膜:0.2 μm。 6 分析步骤 6.1 试样 样品应在(23.2)℃和相对湿度为(50.5)%的条件下放置至少 16 h;每个试样应从样品的代表性材料上切取,并切成碎片;取样量为 200~500 mg。 6.2 预处理 把称量精确至 0.1 mg 的试样放入样品杯中,在吸收杯内加入 20 mL 吸收液。将样品杯、吸收杯按顺序置于氧弹燃烧瓶内,对氧弹燃烧瓶进行充氧,确保样品能在氧弹燃烧瓶内充分燃烧。 对氧弹燃烧瓶进行点火,冷却水深度约为氧弹燃烧瓶高度的三分之二。每隔 3 min 左右将氧弹燃烧瓶取出,轻轻摇晃,使氧弹燃烧瓶内燃烧后的 HCl、HBr 气体被充分吸收。30 min 后,用泄气打开氧弹燃烧瓶,收集吸收液,用水分三次冲洗氧弹燃用水定容至 100 mL,作为检测液。 同时,样品杯中不加样品,按上述方法进行燃烧,所得溶液作为空白试验检测液。 6.3 样品分析 6.3.1 离子色谱仪 选用 1.7 mmol/L 碳酸氢钠(NaHC)混合溶液作为淋洗液,开启离子色谱仪,调节淋洗液流速为 1 mL/min,使仪器达到平衡,显示稳定的基线时方可进行测试。 6.3.2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别取 0.1 mL,L 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 100 mL,则氯离子浓度分别为 0.02 mg/L、0.4 mg/L、1 mg/L;溴离子浓度分别为 0.01 mg/L、0.05 mg/L、0.1 mg0.5 mg/L。同时,准备一个空白溶液。依次分析空白溶液、混合标准液以峰值或者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或计算出回归方程。 6.3.3测试 将预处理所得检测液经滤膜过滤后注入离子色谱仪进样系统,根据被测氯离子、溴离子的峰高或峰面积,由相应的标准工作曲线确定氯离子、溴离子浓度(mg/L)。 7 结果计算 根据检测液中氯离子、溴离子的质量浓度,按式⑴计算试样中氯、溴的含量(质量百分比)X。 DB34/T 3372—2019 ................................ (1) 式中: ——试样中氯、溴的含量(%); ——检测液中氯离子、溴离子浓度(mg/L);——空白试验检测液中氯离子、溴离子浓度(mg/L);——检测液体积(L);——试样质量(mg);注:重复以上试验两次,取平均值。 8 精密度 8.1 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按表1 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 质量分数(%) 1.0000 1.5000 重复性限(r)/% 0.012 8.2 再现性 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再现性限按表2 数据采用线性质量分数(%) 1.0000 1.5000 再现性限(R)/% 0.015 内插法求得: 9 试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测试方法; b)样品的型号、名称、批号,制造日期及送样单位等; c)测试环境; d)测试结果; 3 DB34/T 3372—2019 e)测试日期及检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