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标准 > 行业标准 > 地方标准 > DB51∕T_1908-2014板栗疫病菌分子检测技术规范PDF

DB51∕T_1908-2014板栗疫病菌分子检测技术规范PDF

huangyi***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检测技术 检测规范
资料大小:473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2/3/21(发布于广东)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ICS65.020.40 DB51 B 6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908—2014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技术规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51/T 1908—2014 目次 前 言 ............................................................................... II 1范围 ..............................................................................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术语和定义 ........................................................................ 1 4综合科学考察周期 .................................................................. 2 5综合科学考察人员组成 .............................................................. 2 6信息收集 .......................................................................... 2 7考察时间 .......................................................................... 3 8考察原则 .......................................................................... 3 9考察范围、对象、内容与方法 ........................................................ 3 10数据分析处理 ..................................................................... 7 11综合评价 ......................................................................... 7 12资料来源与参考文献 ............................................................... 7 13报告编撰 .........................................................................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考察对象、内容与方法............................................9 附录B(规范性附录)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编写提纲及附表样式...................14 I DB51/T 1908—2014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规范为推荐性标准。 本规范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规范起草单位: 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西华师范大学、绿畅生态研究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杨旭煜、张泽钧、朱敏、甘小洪、顾海军、古晓东、黎大勇、仇剑、袁施彬、 张涛、马永红、隆廷伦、石爱民、张倩、张晋东、杨坤林、唐荣华、林强、杜一平。 II DB51/T 1908—2014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在考察内容、考察人员、考察对象、考察范围、考察方法、 考察指标及考察成果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四川省境内已建和拟建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内陆湿地生态系统、 陆生野生动物、陆生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因范围和功能区调整需对自然保护区开 展综合科学考察的,可参照使用。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水生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 本规范涉及的自然保护区类型按照GB/T 14529-93确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883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 GB 8170-1987 数字修约规则 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 14529-1993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综合科学考察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survey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等)、生物资源(大 型真菌、野生动植物、植被)、生态系统、景观、社会经济状况、保护管理现状以及威胁因素等进行系 统、科学的考察,掌握其现况,确定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分析受威胁现状和趋势,提出自然保护 区功能分区和保护管理策略建议的活动。 野外数量极少、极度濒危、种群发展受到威胁而灭绝风险极高的,或生境独特、生态幅狭窄、地理 分布范围日益缩小而长期处于脆弱状态的,或潜在科学价值不清楚、其灭绝将引起基因消失、生物多样 性降低、社会经济价值巨大损失且种群数量相对较少的,或野外数量超过 1000头(只),但因过度利用 或捕杀,资源破坏严重、生存压力大、分布范围相对狭窄且具有重大科研价值或社会影响的野生动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