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 65.150 B 52 DB32 备案号:31611-2011 江 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1948-2011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for pond Cultivation of loach 2011-11-10发布 2012-01-10实施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2/T1948-2011 前言 本标准按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总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制。 本标准由江苏省南通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通州市水产指导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建斌、曹红军、曹华、张林中、顾水江、徐冠达、张宇蓓、黄云飞、王 建华。 DB32/T1948-2011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1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泥鳅池塘养殖条件、成鳅养殖、病害防治、捕捞运输和养殖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泥鳅池塘养殖。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GB 13078 渔业水质标准 饲料卫生标准 GB 13078.1饲料卫生标准饲料中亚硝酸盐允许量 GB/T 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养殖条件 3.1 产地环境 池塘底质应符合GB/T 18407.4的要求。 3.2 池塘环境 池塘面积(2~5)亩/口,水深0.5m~0.8m,池底向出水口一端倾斜,淤泥厚度10cm~30cm,坡比1∶ (1.5~2.0)。池底开挖若干宽40cm、深25cm~30cm的排水沟。 3.3 3.4 3.5 防护设施 池塘四周埋设聚乙烯防护密眼网,网高1.5m,沿池塘底角线内侧埋深0.5m,水上保持0.4m。 进排水系 进排水系分开设置;进排水口成对角安置,并用铁丝、聚乙烯双层网封好。 水源 水源充足,水源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池塘水质符合NY 5051的要求。 4 成鳅养殖 准备工作 4.1 4.1.1池塘清整 排水干塘,清除过多的淤泥,每亩用生石灰100kg~150kg兑水融化随即全池泼洒进行彻底清塘消毒。 4.1.2施放基肥 鳅种放养前10天左右,施放经发酵消毒过的有机肥,一般每亩施放200kg~300kg,培养基础饵料。 4.2 鳅种放养 1 DB32/T1948-2011 4.2.1放养时间 人工繁殖鳅种5月~6月份放养,天然鳅种6月份放养。 4.2.2鳅种规格 人工繁殖鳅种3cm~5cm,天然鳅种5cm~8cm或8cm~10cm。同口池塘同一规格。 4.2.3鳅种质量 规格整齐、无畸形、无病无伤、活泼健壮。 4.2.4放养量 规格为3cm~5cm的鳅种每平方米放养80尾~100尾,规格为5cm~8cm的鳅种每平方米放养60尾~80 尾,规格为8cm~10cm的鳅种每平方米放养40尾~60尾。 4.2.5鳅种消毒 放养前用10PPM高锰酸钾药浴15min~20min或3%~4%食盐水药浴5min~10min。 4.3 饲养管理 4.3.1投饲 4.3.1.1 饲料质量 蛋白质含量30%以上的配合饲料,质量标准应符合GB 13078、GB 13078.1和NY 5072的规定。 4.3.1.2 日投饵量 日投饵量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吃食情况而定,一般按池中鳅重的3%~5%范围投喂,每天分两次 投喂,上午、傍晚投喂占全天投喂量比例分别为40%、60%;生长高峰期分三次投喂,投喂比例分别为30%、 30%和40%,以投喂1小时后无剩饵为宜。 4.3.1.3 投饵方法 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喂。每天两次,时间为9:00~10:00、17:00~18:00。每天三次, 时间为6:00~7:00、11:00~12:00、17:00~18:00。 4.3.2水质管理 根据水色情况适时调节水质,当水质过肥,及时加注新水,使透明度保持在20cm~25cm之间。生长 适温期内,每月2~3次,用生石灰15PPM~20PPM兑水融化随即全池泼洒,改良水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 境。 4.3.3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上下午各巡塘一次,做好巡查记录。检查水质变化、泥鳅吃食活动状况、是否有剩饵过夜 等情况;检查池塘四周防护网和进出水口防逃网是否破损;在天气发生突变时,如天气闷热、气压低、 遇雷暴雨或连续阴雨,注意观察泥鳅是否浮头或泛塘。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 病害防治 5.1 5.2 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搞好药饵投喂,预防常规疾病的发生。 泥鳅常见病防治见表1。用药应符合NY5071的规定。泥鳅起捕出售前45天不再用药。 6 捕捞运输 6.1 网具捕捞 采用拉网、地笼捕捞,或用鳝笼、须笼和捕鳅袋等工具诱捕,诱捕时笼内放入螺肉、蚌肉、炒米糠、 蚕蛹粉等鱼饵。 6.2 干池捕捞 2 DB32/T1948-2011 排干池水,池底泥面无水,沟内积水,泥鳅集结沟内,用抄网捕捞,最后翻土徒手捕捉。 表1泥鳅常见病及其防治 病名 病原 症状 防治方法 水霉菌、腐霉菌 等 初期病灶四周出现浑浊小白斑,而后菌丝向外3%食盐水浸洗5min~10min,1%浓度高锰 水霉病 伸展,呈灰白色、棉絮状 酸钾涂于病灶 背鳍附近部分表皮脱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10PPM~15PPM土霉素溶液浸洗10min~ 烂,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直到死亡 15min,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 赤鳍病 打印病 短杆菌 点状产气单胞尾柄基部浮肿并有红斑,呈椭圆形、圆形、流1PPM漂白粉或2PPM~4PPM五倍子全池泼 杆菌点状亚种 行于7月~8月 洒,2%石炭酸或漂白粉涂于患处 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 或30PPM甲醛或0.5PPM~0.7PPM晶体敌 百虫全池泼洒 车轮虫 病 寄生于皮肤或鳃部和体表,离群独游,摄食减 车轮虫 少,流行于5月~8月 鳅种用8PPM硫酸铜浸洗15min~20min, 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 全池泼洒 舌杯虫 病 寄生于皮肤或鳃上,虫体伸展时呈高脚酒杯状, 舌杯虫 以5月~8月较为普遍 三代虫 病 胎生单殖类吸寄生于体表或鳃部,虫体呈纺锤形,流行于 520PPM高锰酸钾浸洗15min~30min或5% 虫(三代虫) 月~6月 食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