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国园艺业发展悠久历史
● 极其丰富的中国园艺植物资源
● 园艺业发展前景和热点
● 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的分类
园艺,是指园艺生产技艺,主要是栽培管理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园艺既是一门生产技术,又是一门形象艺术。
园艺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生长发育规律与栽培管理技术的科学。
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是园艺生产的主要理论基础。
园艺业,即园艺生产产业,它包括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西瓜和甜瓜类(简称西甜瓜)生产、花卉和观赏树木生产、芳香与药用植物生产等。在现代农业中,它已不只是人们吃的、喝的、玩的物质的生产,其本身的存在即价值,它的存在是改善人们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结合的一种形式,是人们休闲娱乐、文化素养和精神享受的一部分.经济与文化发达的国家、地区或城镇农村,不只是园艺生产者从事园艺业,任何社会成员也都会参与园艺业,把它当成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1.1 园艺业发展简史和现状
人类早在远古年代,为了生存而采集野生植物,可能最早被采集的是野生的蔬菜植物,因为这类植物可食时间长,有的食叶,有的食根或嫩茎;由采集到栽培,首先也是这些植物。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科学家们认为,园艺业是农业中较早兴起的产业。中国的黄河流域,神农氏时期我们的先民已开始引种驯化芸薹属植物白菜、芥菜,栽培桃、李、橘柑等果树以及禾谷类粮食作物。新石器时期遗址西安半坡原始村落中,发现菜籽(芸薹属),距今7000多年;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发掘出7000年前的盆栽陶片,上面有清晰的花卉图案;考古还证明,公元前5000至公元前3000年以前,中国已有了种植蔬菜的石制农具。
公元前ll至公元前6世纪,“诗经”记载了多种蔬菜、果树和观赏园艺植物,如葫芦、韭菜、山药、枣、桃、橙、枳、李、梅、猕猴桃、菊、杜鹃、竹、芍药、山茶等。那个年代我们的先民已讲究园艺植物播种前的选种、播种的株行距,已使役牲畜。春秋战国时(公元前770至公元前221),园艺业发展很快,已出现大面积的梨、橘、枣、姜、韭菜种植园。距今约2000年前,中国已有温室应用,已有嫁接技术。公元6至公元9世纪,正是唐朝时,我国的园艺技术达到很高水平,许多技术世界领先,而且有造诣很深的理论著作,如“本草拾遗”、“平泉草木记”。宋、明时期(公元960至公元1644年),园艺学专著更多,如“荔枝谱”、“菊录”、“芍药谱”、“菊谱”、“群芳谱”、“花镜”等。英国著名的科学史专家李约瑟曾多次指出,在世界园艺科学发展史上上述著作占有极光辉的一页。
我国园艺业的发展,比欧美诸国早600—800年,比印度、埃及、巴比伦王国以及古罗马帝国都早。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园艺植物和栽培技艺的交流,最早当数汉武帝时(公元前141至公元前87年),张骞出使西域,他由丝绸之路给西亚和欧洲带去了中国的桃、梅、杏、茶、芥菜、萝卜、甜瓜、白菜、百合等,大大丰富了那些地区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给中国带回了葡萄、无花果、苹果、石榴、黄瓜、西瓜、芹菜等,丰富了我国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图1)。以后海路也打通了交流的渠道。宽皮橘在公元12世纪由中国传至日本,后传遍世界各地;甜橙在公元15至16世纪由中国传入葡萄牙、西班牙,再传遍欧美诸国。中国的牡丹,公元724年至公元749年间传入日本,公元1656年传入荷兰,公元1789年传入英国,公元1820年才传入美国。
中国享有世界级“园艺大国”和“园林之母”的声誉,因为我们既有如上所述悠久的历史也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极丰富的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表1介绍的许多重要园艺植物原产中国就是个证明。英国著名的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现有中国园林植物1527种及变种,该园以拥有这么多中国园林植物为骄傲。中国是世界植物起源的几大中心之一,资源之丰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中国现代园艺业的发展,主要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业上种植结构的改革,园艺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1979年至1999年的20年间,蔬菜、果树总面积、总产量的增长,在农业各行业中均居领先地位。1999年底,我国果树总面积已达860万hm2,总产量达5890万t,两项均居世界第一。中国果品年人均量1978年为6.8kg,1999年增至46.5kg(世界年人均65kg),增长速度也是世界第一。同期蔬菜总面积为1340万hm2,总产量达3.6亿t,年人均量达208kg(世界年人均130kg),也都是世界第一。现在我国农业种植业中,蔬菜总产值已居第二(粮食第一),果树居第三。1999年,我国西瓜播种面积134万hm2,年产西瓜552亿kg,城市人均西瓜约45kg。我国观赏园艺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到1998年底花卉栽培面积已达9.1万hm2,年产鲜切花20多亿支,盆花11亿盆,花卉的消费需求以年增长20%的速度上升,增长速度十分惊人。我国的园艺业,已是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和进一步开发国土资源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当客观地承认,作为一个园艺大国,我们的生产水平是很落后的,很多地方生产仍是个体的、分散的、技术原始的,因此单产低、质量次、效益低。从全国总的生产情况看,花卉生产虽然起步晚,但已有一定规模、技术较先进的生产基地,生产环节上科技含量较高;果树生产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尤其更大些。
1.2 园艺植物栽培的重要意义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国,园艺生产在农业中、乃至在整个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经济越发达,国民生活水平越高,园艺业越发达。这主要是由于:
(1)食品、营养品
营养学家倡议人的膳食结构最好是:年人均蔬菜120-180kg,果品75-80kg,粮食60kg,肉类45-60kg,保持每天有8.37-11.3J的热量。这意味着,“主食”应当是蔬菜和果品。现在许多富裕的家庭,餐桌上的食品已经是这样了。蔬菜和果品的营养价值,我们仅举几例简要说明。
番茄,每100g中含糖2.2g、维生素B 0.03mg、维生素D 0.02mg、尼克酸0.6mg、维生素C 11mg、胡萝卜素0.31mg、钙8mg、磷37mg、铁0.4mg,还含有较多的有机酸。番茄中的维生素C,不易被烹调时破坏,番茄中含较高的维生素PP、维生素A,对人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都有保健功能。
冬瓜,各种维生素和营养物质也很丰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冬瓜含丙醇二酸,是一种能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的化合物;其消肥降脂的功能很好。现代医学认为冬瓜对人的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肾病、尿道感染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大枣,鲜枣含糖20%-36%,干枣含糖55%-80%,含维生素C尤为丰富,是柑橘的10倍,苹果的100倍,是中医学上认为极好的益气养血健脾的良药。
高生活水平的人,食肉、蛋、奶多,尤其应当大量使用蔬菜和果品,蔬菜和果品多碱性,能中和肉、蛋、奶类的酸性,这种调节作用是保证健康不可少的。
(2)工业原料
食品工业;饮料与酿酒业、医药工业以及许多化工、轻工业,都离不开园艺产品作为原料。经济发达国家,葡萄、柑橘、豌豆、苹果、菠萝、番茄等加工量均占总产量的55%-80%。这些产品经加工后,供应时间长,销售方便,食用也方便,而且产品利用率高,损失少,浪费少。我国果酒、果汁、菜汁和其他蔬菜、果品加工品产量还很低,但已经有了消费增长的明显趋势。
(3)绿化、改善环境
果树、花卉、林木、草坪,甚至蔬菜等园艺植物,既可以出产品,又具有覆盖和绿化土地的功效,其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意义,无可替代。所有的绿色植物,对消纳城镇的污浊空气、噪音、粉尘,效果显著;它使居民生活舒适、安全、快乐。现代社会,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凡有人居住的地方,都特别重视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经济发达的国家,城市建设中很强调村落、绿地、湖面、寓教性农场和休闲性农场的配置,而这些都以园艺植物为最重要的植物材料。
(4)园艺文化
竹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我们早已听惯了。实际上园艺文化更是早就存在了,如我国云南的山茶、杜鹃,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的牡丹,济南的荷花,河北白洋淀的芦苇和菱,北京香山的红叶等等,各种媒体不早就当成“文化”宣传了么?所谓“文化”,即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别是后者所包括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园艺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园艺学各学科的科学研究、教育,有园艺各种产品的流通(交换和销售),有园艺植物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还有更多是以文学形式、以雕塑、绘画、插花、盆景、舞蹈、,诗歌、服饰、装潢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园艺文化的丰富和辉煌是举世公认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必将有更美好的未来。这要全社会的努力,更需要园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1.3园艺业发展前景和当前的几个热点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国,园艺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