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 2017互联网教育服务产业研究报告(摘要版)·2
伴随着大数据和智能时代的来临,人们不
再满足于工业时代的“标准化”教育,需要更多
的终身学习机会和个性化教育服务。201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
架》就将总目标定为“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
育,增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机会”。为此,不仅应
规划并实施变革性的公共政策,以保障全民全
纳教育,响应多样性学习者的各种需求,同时为
了弥补正规教育的不足,必须通过非正规途径
提供更大范围、更加灵活的终身学习机会和充
足的资源、适当的机制,以激励包括使用信息技
术在内的非正式学习
党的十九大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已经
初步建立起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
育管理体制,教育发展水平达到了中高收入国
家水平,我国教育正在逐步走向世界教育的中心
因此,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不再是追求
受教育机会的“有学上”,而是转变为了想要获
得优质教育的“上好学”。教育供给侧改革已
经成为解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必然选择1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就
提出“鼓励社会力量进入教育领域,拓展社会力
量参与教育发展的渠道和范围。”因此,当前我
国的教育服务可以分为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
教育需求而提供的教育公共服务及市场上各类
机构以盈利为目的而提供教育服务与产品的教
育服务产业两部分
为了全面了解由互联网和现代科技催化的
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现状,本报告采集过去十余
年我国相关教育发展数据以及近五年“教育类”
上市公司信息,总结和梳理出教育服务的特征
及现状,以期为解决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问题
以及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建议和意见
本报告包括6个部分。第一部分解读了教
育服务的概念内涵、分析了教育服务的事业性
与产业性。第二部分通过分析近十年的教育公
共服务相关数据总结其发展状况。第三部分从
相关政策、市场需求、供给以及技术发展几分维
度展现当今教育服务面临发展机遇。第四部分
分析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教学模式,特别对
高校网络教育情况进行了梳理。第五部分描述
了“教育类”上市公司的发展情况并采用4S评
价模型对其教育服务能力进行了分析。第六部
分主要对中美两国在相关政策、市场投融资、学
生数量以及民办教育机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本项目于2016年4月开始,历时一年半
多时间完成。期间受到中央财经大学周湘林、
曹堂哲,北京师范大学李晓西、宋涛、郑勤华,
清华大学李锋亮、北京交通大学陈庚等教授学
者的学术指导,国家统计局、和君咨询、芥末堆、
鹿公关、清科集团等机构在数据采集、爬虫技术、
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支持,项目前后有20多人参
与数据的采集、清洗、核对、分析工作,10多
人参与报告的撰写修改,在此一并感谢!
1. 陈丽,李波,郭玉娟,彭棣. “互联网+”时代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和新方向[J]. 电化教育研究,2017,(05):5-12+27.
前 言
· 2017互联网教育服务产业研究报告(摘要版)·3教育服务的特性
WTO-GATS第10条第3款中规定,除了
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之外(核定例
外领域),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
动均属于教育服务贸易范畴。教育服务应由政
府和市场共同提供,公共选择机制和市场机制
共同发挥作用。各级教育完全由政府免费提供,
政府垄断教育,或者完全由市场提供,教育供求
和资源配置完全由市场调节,都不能实现教育
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满足居民和社会的教育
需求2。根据教育投入主体不同,教育服务产品
可以划分为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三类3
表1教育服务(产品)类型
1.1 教育服务的概念与内涵
教育产品类型内容及特点
公共产品
义务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各种特殊教育
特点:没有排他性,费用一般由全国纳税人支付
准公共产品
团体、单位、协会为职工、子弟、会员、家属办的学校
本范围内,可享优惠价格
学额有空时,可按另一种价格向外招收学生
私人产品
根据市场需求支付价格
私人办的各种培训班, 民办学校提供的服务
支付价格按照市场需求,而不是由税收来支付
2.王善迈. 教育服务不应产业化 [J]. 求是, 2000年第1期
3.厉以宁.《关于教育产业的几个问题》[J].高教探索 ,2000年第4期
· 2017互联网教育服务产业研究报告(摘要版)·4
根据我国当前教育现状,教育服务可划分
为以下四类:
教育系统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如学校办学)
教育系统内部为教学活动提供的服务(如学
校后勤)
社会力量为教育系统提供的服务(如教育装
备)
社会中的其他教育教学服务(如培训辅导)
教育服务可以定义为:通过教育教学及其
他活动而使“教育对象或学习者”受益的一种有
偿或无偿的行为,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政府
和社会为提升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的实际获
得感而进行的保障性活动,具有公共性、普惠性、
基础性三个主要特征;二是指企业和社会组织
为学校、家庭及学习者提供的教育教学产品或
者学习支持活动,具有个体化、多样化和营利性
三个特征。综合起来,教育服务可以分为政府
为了满足社会公共教育需求而提供的教育公共
服务及市场上各类机构以盈利为目的而提供教
育服务与产品的教育服务产业两部分
图 1 教育服务属性
图 1 教育服务属性
产业性特征
个体化
多样化
市场供需行为
营利性
事业性特征
普惠性
基础性
国家财政投入
公共性
教育服务虽有事业与产业之分,但二者之间并不是对立的,产业是事业的重要补充,服从于教
育的整体发展,与教育的事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