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2 -
专题研究报告
方,云计算时代整体来说,硬件开源对硬件厂商的利润产生压力,软硬一
体化提高了硬件附加值,将为硬件厂商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云计算是对传统IT的替代和颠覆,云寡头对于计算、存储、网
络资源的集中布局,相对于原来的企业客户在产业链上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且云技术也带来基础设施架构的变化,对ICT产业链的IDC、CDN、网络设
备、服务器和芯片等层面产生深远影响,部分领域将改变原有市场格局
我们看好受益于云计算和GPU异构计算平台发展,服务器业务放量的浪潮
信息、中科曙光,看好受益于超融合架构快速上量的深信服、紫光股份(新
华三)。看好在国内自主可控,以及云数据中心应用中有较强能耗优势的
ARM为代表精简指令处理器系列的发展,云计算和物联网时代ARM处理
器的竞争优势将逐步显现,自主可控的宏观环境也为ARM生态创造了机
会,重点关注华为和天津飞腾的ARM处理器进展,相关上市公司中国长城、
振华科技
风险提示:云计算等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国际贸易摩擦;
市场系统性风险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3 -
专题研究报告
内容目录
服务器占数据中心的投资比重几何.......... - 4 -
云计算驱动服务器收入和出货量新高 ...... - 8 -
白牌服务器厂商的崛起与品牌厂商的困境......... - 11 -
服务器芯片格局与异构计算平台 ........... - 14 -
如何理解超融合架构及其目标市场........ - 19 -
中国服务器市场的驱动因素与市场格局- 22 -
投资建议- 25 -
风险提示- 27 -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4 -
专题研究报告
服务器占数据中心的投资比重几何
数据中心是服务器的主要载体。数据中心定义为服务器、网络、存储等
ICT设备不间断管理和运营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起源于计算机机房,
90年代服务器计算模式普及,IT资源集中单独放置产生了专门的数据中
心。数据中心是服务器的载体,但它不仅包括计算机系统和其它与之配
套的设备,还包含冗余的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设备、监控设备以及
各种安全装置。数据中心的构成要素分三大类:①ICT设备(服务器,存
储,网络装备等)②基础设施(UPS/电池,发电机,恒温恒湿器,恒温恒湿室
等)③运营维护服务(DCMS: DataCenter Management System)
图表1:IT产业链架构图表2:数据中心IT架构
来源:中泰通信团队,中泰证券研究所来源:IT168,中泰证券研究所
云计算出现推动了新一代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发展。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
云计算实现资源的动态流转和节能管理,可根据业务负载情况,
自动按需分配资源,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设备采购量,
从而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在数据中心整体业务负载低的情况下,
可以将业务集中于部分设备上,而将其他设备主动关机,实现突
破性的数据中心节能管理,有效降低运营成本。2015年工信部提出,
新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PUE(数据中心总设备能耗/IT设备能耗)
值需达到1.5以下。美国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9,先进的数据中心可
以达到1.2以下。云计算降低了数据中心对IT设备的CAPEX和
OPEX
数据中心的集中化规模化趋势。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寡头效应催生了大型
和超大型数据中心需求,很多大中型企业也开始将分布在各地的小型数
据中心整合成大型数据中心。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在用数据中心中小
型为主,机架数量占61%,在建数据中心以大型和超大型为主,机架数
量将占规划装机规模的85%。Synergy数据显示,2018Q1全球24家
主要的ICP资本支出达270亿美元,环比增长20%,同比增长80%,
创历史单季最高水平。2017年开支规模750亿美元,同比增长19%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5 -
专题研究报告
前五大谷歌、微软、亚马逊、苹果和脸书占据总资本支出的70%以上,
前四大季度资本开支超过130亿美元。这些资本开支大部分用于新建和
扩张大型数据中心。从资本密集度(资本开支/收入)来看,2017年所有超
大规模云和互联网服务公司资本开支总和相当于其总收入的7%,不同
公司的比例从2%到17%,取决于该公司的业务性质。Synergy定义的
超大型数据中心至少有几十万台服务器,目前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
已经增长到400个,目前全球至少有69个处于规划或建设阶段的超大
规模数据中心,思科预计2019年将达到500个,到2021年超大型数
据中心将占到所有服务器安装量的53%,占公有云服务器安装量的85%
图表3: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增长图表4:中国新建数据中心以大型和超大型为主
来源:Cisco,中泰证券研究所来源:工信部,中泰证券研究所
中国作为第一大人口国和互联网大国,大型数据中心规模仅为美国的
1/5。拥有亚马逊、谷歌、微软、Rackspace、IBM这些巨头的美国,在
本土建设了占据全球44%的超大型数据中心,中国仅仅占8%,不到美
国的五分之一。日本、英国各占6%,澳大利亚和德国各占5%,新加坡、
加拿大位列其后。通讯技术和人口是互联网发展的必要前提,这一点从
全球互联网巨头公司的分布也可以看出。Azure、AWS、IBM、VMware、
谷歌等国际云服务商争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以阿里、腾讯、华为为代
表的企业积极布局公有云。2017年下半年我们开始提出一二线核心区域
大型数据估值将会提升,主要基于云计算需求催生了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的发展,表现为集中化规模化。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地区无论从基础电信
设施,还是从互联网人口、企业客户来看都较为集中,形成了集中的数
据中心服务需求。受到能耗指标、土地、能源、水资源限制,这些地区
高端数据中心供给空间有限,具有较大升值空间
我国为控制地方耗能指标,经济发达地区对数据中心采取集约化管理,
严控高耗能数据中心建设。北京为例,2014年7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北
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禁止“新建和扩建数据中心(PUE值
在1.5以下除外)”,未来强调对数据中心改造,发展云数据中心业务
上海、广深地区能耗控制同样严格。部分建设,被安排建设在较为偏远
的内蒙、贵州等地区。随着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崛起,大型数据中心将迎
来快速发展期
--------。